脫發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但很多朋友脫發時都寄希望于防脫生發洗發水,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想要有效緩解和治愈脫發,就要清楚為什麼會脫發,再針對脫發的原因對症治療。脫發的類型有很多,如何分辨自身到底是屬于什麼類型脫發,又如何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呢?
下面我來介紹一些常見脫發類型、每種類型的判斷方式以及對症的治療建議:
病理性脫發1、雄激素性脫發
雄激素性脫發,也叫脂溢型脫發、男性性脫發、遺傳性脫發,是臨床最常見的脫發類型。具有遺傳傾向,且父系遺傳明顯高于母系遺傳,所以此病男性發病率遠遠高于女性。遺傳因素導緻頭頂部毛囊對雄激素異常敏感,所以當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時,便開始出現脫發症狀。
雄激素性脫發比較典型,一般可根據脫發表現判斷。男性雄脫早期表現為前額、雙側額角、雙側鬓角的發際線後移,或頭頂部進行性脫發,發際緣處毳毛增多,頭皮顯露面積擴大。通常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狀。
女性雄激素性脫發主要表現為頭頂部與發際緣之間頭發彌漫性稀疏、纖細,脫發處頭皮不會完全顯露,前額發際線位置也不改變。同樣伴有頭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狀。
雄激素性脫發是一個進行性加重的過程,所以越早治療越好。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毛發移植、激光治療、生長因子治療和理療等。
2、斑秃
斑秃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現在普遍認為斑秃的緻病機理是T淋巴細胞介導、以毛囊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與神經精神、内分泌及遺傳因素相關。
常見的臨床表現是頭部突然出現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斑狀脫發,拉發試驗往往陽性。毛發鏡下表現為有斷發和感歎号發。約半數患者病情反複發作,嚴重者出現全秃或普秃,病情可持續數年或數十年,但也有部分斑秃患者可以不治自愈。
斑秃的患者,應該及時到皮膚科就診,越早治療越容易恢複。由于患者之間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效果相差較大,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和誘因,應該采取相對個性化診斷和治療方案。
3、梅毒性脫發
梅毒性脫發,是因為感染了梅毒螺旋杆菌引起的脫發,常在感染梅毒後一年左右發生。
臨床表現為數量較多的指甲蓋大小的原形,或橢圓形像小蟲咬蝕的斑狀秃發,主要發生于颞部和枕部,有時彌漫性分布,睫毛和外1/3眉毛及體毛也可脫落。該病臨床表現和毛發鏡下的表現與斑秃和拔毛癖非常相似。因此,鑒别這三種脫發疾病需要進行血液學檢查,可以從血液中檢查是不是感染了梅毒,是不是處于梅毒感染的活動期。必要時需要結合組織病理學活檢進一步明确診斷。
4、拔毛癖
這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大部分發生在兒童時期,可能由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緻。表現為沖動性的拔毛,這種沖動往往不能自控,拔毛之前通常有緊張感增加,拔完之後有如釋重負感或滿足感。
臨床表現為形狀不規則脫發斑,不完全性脫發,境界不清,毛發長短不一,部分毛發迂曲盤折,可有表皮剝脫和出血點。拔毛癖的臨床表現與斑秃類似,也容易誤診。需要仔細詢問病史有無拔發行為。
拔毛癖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一般認為,本病随着患兒年齡增加,長大後可自愈。
5、其他疾病引起的脫發
真菌性或細菌性感染、自身免疫缺陷等疾病,通常會引起瘢痕性脫發,如盤狀紅斑狼瘡脫發、毛囊扁平苔藓和脫發性毛囊炎等。
臨床表現以疾病的診斷為主,脫發隻其并發症。
治療同樣也是以疾病為主,若及時治愈疾病,脫發情況還可以恢複。此類型脫發具有不可複性,如果不能及時而有效的接受治療,進展到瘢痕晚期會導緻永久脫發。
非病理性脫發1、精神性脫發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很多人壓力過大,經常性熬夜,并且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暴躁、易怒的情緒中。這些情緒的會造成神經功能紊亂,毛細血管持續處于收縮狀态,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最終導緻頭發生長周期縮短,出現脫發現象。
精神性脫發表現為毛發的整體稀疏,脫發發展時間随着精神壓力的輕重而定,主要取決于患者的精神狀态,多數患者短時間内患部面積擴大,并且發病迅速。精神性的誘因往往發生在大量脫發的前三個月左右,可通過問診得知。
想要解決這種脫發問題,就要建立良好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盡量保持樂觀的心态,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遇事不情緒化,以平和的心态面對問題。經過改善精神狀況,減輕精神壓力,一般都可自愈。
2、營養不良型脫發
偏食、減肥等原因引起的營養不良或營養不均衡,可導緻頭發的正常生長被抑制而進入休止期,最後脫落。
表現為毛發幹燥、無光澤、變細變直、容易拔出。另外,必需脂肪酸缺乏導緻的脫發,在毛發生長周期縮短的同時還伴有顔色的變化,如黑色頭發變為棕色或黃色,棕色的頭發變成金色。
治療營養不良型脫發,就要注意合理膳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供毛發的正常生長。
3、産後脫發
婦女懷孕期間,體内大量分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相對較少,使得處于生長期的頭發增多,頭發的壽命也相應延長,脫發速度減緩;而分娩之後,由于體内雌性激素的急速下降,打破了正常的激素平衡,這些處于生長期的頭發因應激反應而紛紛脫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産後脫發。
産後脫發是機體的正常生理反應,而不是疾病,通常具有自限性,也就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無需治療即可自愈。出現産後脫發的媽媽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僅需注意清淡飲食,并适量補充些蛋白質和維生素,頭發通常會自行修複到最初水平。
4、藥物性脫發
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砷劑等藥物可緻脫發;長期服用抗生素和止痛片,易出現頭發細短、脫落的現象;部分營養補充劑中含有興奮劑,長期使用易使頭發受損;普通藥物如抗抑郁藥、高血壓藥都可能導緻脫發。
短期服用藥物引起的脫發,一般停藥後3~6個月可以自然長出來,不需要特意治療。若是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會引起脫發,可以與醫生溝通是否可以更換為同類型的其他藥物,避免持續用藥帶來的副作用。
5、外傷導緻的脫發
頭部皮膚受傷,如拉傷、擦傷、燒燙傷等,都會導緻脫發。
有些淺表的傷口愈合後可以重新長出頭發,而毛囊受到損傷部位的頭發無法再生長,隻能通過毛發移植修複。
分析脫發的病因,有助于判斷脫發類型,對于脫發的治療有重要的意義。這裡隻列舉了臨床常見的一些類型,患者可以根據這些描述簡單判斷,及時做出應對,盡早治療。
想要了解更多脫發相關内容的朋友,還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