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成都幾個區相繼發布公告,為避免跨區流動帶來傳播風險,各區實行不跨區管理,緊接着各區之間的邊界就豎起了眼熟的綠色鐵皮,進行了區與區之間的“斷交”。
很多人一直都搞不清楚的成華區和龍泉驿區分界線,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的分界線等等,這次都被标注得明明白白,紮紮實實地被上了一堂成都的地理課。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成都的邊界話題。
01、成都的邊界
成都的邊界在啥子位置?
對于這個問題,年齡不同的成都人會給出迥然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問六七十來歲的老成都人,他會告訴你成都的邊界就在一環路。畢竟在1986年的時候,成都一環路才擴建完成。
“成都的邊界就是一環路。”這是老成都人根深蒂固的印象,他們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年成都出了一環路就全是田壩壩”。
後來成都的五城區已經無法滿城市發展和居住條件了,二環路就在1993年底出現了。雙楠,肖家河,玉林,東光,蓮花,化成小區……這一串成都響當當的片區大多數都集中二環路附近。70後到80後這一代成都人眼裡,成都的邊界被拓展了二環附近。
随着城市的發展,九年之後成都的邊界又變成了三環路。
成都的地鐵在一條一條的開通,從一号線開通的嘗鮮,到五号線開通的後知後覺,似乎我們已經對成都邊界的擴展習以為常。
從天府廣場到磨子橋,從桐梓林到金融城,這幾十年來成都的邊界從未停下擴展的腳步。劍南大道的南延線就像一支開弓的箭,不知道最終會沖到何處。
02、東西城區
在年長的成都人記憶裡,成都有兩個消失的城區名字:東城區和西城區。
在東西兩個“城市區域”以外,還有金牛區管理的“近郊區”,也就是今天三環路以外的地方。而青白江和龍泉驿這兩個區,管理着當時人們眼裡很遠很遠的“遠郊區”。
這種城區劃分的格局是以府南河(錦江)為界,府南河(今成都内環線)以内為城區,以外為郊區,成都市設東城區(今錦江區)、西城區(今青羊區)兩個城區,金牛區、龍泉驿區、青白江區三個郊區。
後來随着經濟的發展,現有城區劃分已無法滿足城市的發展,于是成都市向上打報告,請求重新劃分成都的城區。
至于劃分方案,龍門陣裡面出現了無數個版本。在最早的方案中,曾計劃将原來的東城區和西城區,劃分為五個區:東城區、西城區、望江區、驷馬區、聖燈區。
這裡有一個細節,方案裡用的詞是“增設”而非“調整”,也就是說計劃是在原來成都五個區(東城、西城、金牛、龍泉驿、青白江)基礎上,再增設望江、聖燈、驷馬三個區,最後一共劃分出八個區。
這一方案最終未能獲得批準,由于年代久遠所以已經很少有人談起了。
時間來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時候成都市撤銷了東城區與西城區,将東城區、西城區、金牛區劃分為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五個主城區,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得“五城區”。
再後來,随着成都高新區的成立,成都城區劃分幾年一個新面貌。原新都縣、溫江縣、雙流縣,郫縣、新津縣等區域紛紛撤縣設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成為了經濟發展發動機,成都未來肯定還有更多的城區出現。
03、成都唯一的“四區交彙處”
成都兩個區交界的地方很多,三個區交彙的地域也不少,但是“四區交彙處”卻有且隻有一個,這個位置橫跨了“金牛青羊錦江成華”四個區域。
這個位置是從紅星橋起,到府青路一段恒大曹家巷廣場止。在這個位置你可以十分鐘之内走遍成都四大主城區。當你向北站在紅星橋上,你的左前方是金牛區,右前方是成華區,左後方是青羊區,而右後方則是錦江區,而四區邊界的交界點,就在橋的北岸西北角。
這種“四區交彙“格局的形成于開始提到的成都幾次行政區劃調整中。
有趣的是,在1997年的時候,成都市相關部門對成華區、青羊區、金牛區、錦江區4個區的這個交會點進行了勘界确定,4個區簽訂了邊界交會點協議書。當時約定,4個區交會點位于成都市紅星橋府河北岸橋頭西北角,紅星橋作為4個區分界的地位就這樣确定了下來。
| 文:王道遠
| 圖: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百度地圖截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