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公害養魚。養魚首先要選擇無公害養魚方法。随着無公害農産品準入制度的推行,這一點尤其重要。有些養魚本養殖成本高,而魚産品又不受市場歡迎,甚至有異味,當然科銷售,隻能入不敷出了。與此同時,要重視各種養魚新技術的運用,尤其是優先那些市場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種,以提高經濟效益
(2)合理套養。在一般情況下,成魚池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野雜魚,它們同主養魚類争食、争氧,起“搗亂”作用。所謂合理套養,就是要在精養池中合理套養一些經濟價值較高而又兇猛的魚類。一方面維持池塘秩序、消滅野雜魚;另面也能增加品種、提高經濟效益。如以年初在池塘中按每畝水面投人30尾黑魚計算,年底就能長到2~-3公斤,按每公斤計算30元計算,可以增加收入1800元。
(3)日常管理。俗話說:“三分養,七分管。”魚類養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每天3次巡塘,觀察魚類的活動及吃食是否正常。養魚的關鍵是養水。每當高溫季節、陰雨天、氣壓低時,就及時增氧,嚴防浮頭、泛池。氣溫高時池塘裡的水容易發生變質,一般每隔10~15天就要注入少量新水,定期對食場、工具及池水進行消毒。
(4)均衡上市。魚産品的供應要均衡上市,每年五六月份就可以開始捕魚了。平時隻要市場價格合适,而魚又已經養到商品規格,就應當馬上出塘上市銷售。這一方面可以減少魚類不必要的清耗,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養殖風險,做到合理“密殖”。均衡上市不僅是針對自己的生産計劃,還應當針對整個市場面言。例如在選擇養殖品種時,應當根據市場需求和養殖結構來确定養殖品種。如果一哄而上,要想均衡上市也難。
(5)降低成本。在目前的池塘精養模式中,養魚成本中的80%是飼料成本。降低成本的關鍵,一方面在于投喂時既要防讓過度又要防止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尋找替代産品。尤其是對于食草類魚類,自己種植青草,搭配在日常魚飼料中,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可以改善魚的攝食結構,促進魚類生長發育。
(6)防治魚病。魚類的防病治病工作尤其重要。俗話說:“養魚不瘟,富得發昏。”由此可見,魚的健康狀況對養魚經濟效益起着決定作用。不過問題在于,魚病往往很不容易被發現,關鍵要做好預防。
在選擇魚種時,要堅持不買病苗、不買老苗、不買炒作苗、不買近親繁育苗,放養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除此以外,還應當注意:一定要慎重選擇飼料,絕不能因為市場行情不景氣就降低飼料質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