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

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05:03

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如何從提高業人員素質方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1

如何完善經濟工作體制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經濟全球化催生了世界産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機遇,特别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生産方式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型集轉化。在這一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想赢得主動,找準國際産業發展新方向,堅定不移地調結構、促轉變,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需要千百萬計的專門人才,這是一個必然的不可逾越的門檻。

人是生産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發達國家已把人才競争作為發展戰略,在全球展開争奪人才攻勢。我國是世界上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隻有不斷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全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夠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勢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呼喚勞動者素質全面提升。經濟發展方式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勞動力的自身素質,因為科學技術的轉移、擴散、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立足于勞動者的參與與支持,沒有高素質的勞動力,就沒有科技進步所推動的經濟集約型的增長。要提高對教育包括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教育的經濟功能,擴大對教育的投入;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讓勞動者參與市場競争,實現勞動者與生産資料的優化組合,讓勞動者不斷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要按照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更加注重引進和培養人才,全方位提升勞動者素質,努力造就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職工隊伍。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刷工業總産值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接近2%,印刷從業人員超過400萬大軍,到“十二五”期末,要從印刷大國向印刷強國轉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将成為我國未來印刷業發展的關鍵。隻有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促進我國印刷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在行業内大力弘揚人才戰略,是實現我國印刷強國目标的有力舉動。

推動印刷業快速發展的“廉價”勞動力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印刷業迅速發展,特别是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每年都保持在近8%的增長迅速。中國印刷工業總産值在2006年已躍升至世界第三位,中國已跻身為印刷大國行列。然而,在高速發展的背後,我國印刷業從業人員卻始終沒能揭下“廉價”标簽。

通過對美、日、中印刷業狀況的比較分析中發現,2006年,美國、日本、中國三國印刷工人的人均年産值分别是:15.71萬美元、31.25萬美元、1.45萬美元。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印刷工業從業人員勞動力價值懸殊頗大,産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

從客觀來講,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較大一點的印刷企業一直是以服務于出版單位的形式而存在,小型印刷企業多為某一經濟實體的附屬物而存在,印刷還并非以一個産業的形式獨立出來,在這一體制下,無論是印刷産業的發展投入,還是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其主體都不會重點關注,印刷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有了較多的欠帳。

從主觀來講,一方面,企業對從業人員素質教育和培訓重視不夠,主要表現為:1、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未經專門培訓就開始上崗,既使是有培訓也隻是經過極其簡單的操作指導等短期培訓。由此産生的後果是,許多一線員工隻知道程序化的機械操作,對于印刷發展曆史、生産工藝流程、印刷領域的技術演變、印刷管理知識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完全沒有概念。由于專業知識的匮乏,印刷工人永遠都隻能是一個操作者而已,期望其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就可想而知了。2、中小印刷企業中以私營和民營企業居多,這些企業的老闆既是管理人員,也是營銷人員,他們往往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隻注重當前印刷員工能為其創造多少效益,不可能有意識地去培養一個印刷人才。這樣的結果就是,印刷企業培養出的隻能是體力勞動者,很少有企業能對員工做到方向性的引導和培養。許多員工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隻能稱為熟練工,如果再往大的方面發展,自己也許能成為一名印刷管理人才;往精細的方向發展,也許就能成為一名專業的高級技師,甚至是設計師、工程師。如果隻是流水線上一名僅僅有固定動作的印刷工,又如何能提升自身價值,如何為企業乃至行業創造更多價值。3、在企業激勵導向上,大多數企業考核員工的工作内容往往隻要求數量,而非質量,印刷行業内普遍存在如果員工要想增加收入那就隻通過量的積累和時間投入才能得以實現。長此以往,不僅僅工人的創新意識無法得到培養,工人對于行業的新技術、新資訊也缺乏了解和掌握的動力。作為印刷行業最前沿的印刷人員,如果對新事物沒有了接納和吸收的心态,對于行業來說,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發展動力。

另一方面,員工自身的原因也束縛了員工自身發展的動力,主要表現為:1、拿破侖有句名言: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放到今天的中國印刷人身上也同樣适用。受儒家思想的影,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平和态度,而這種平和态度在很多時候,卻恰恰阻擋了人們發展的腳步。許多印刷人在心底就沒有想過要做到掌控全局,特别企業用工機制放開後,大批農民工進入這個行業,他們關心的是一時收入的多少,收入好就多幹一些時間,收入差就立馬改換門庭,他們這種隻顧眼前利益思想,注定不會有遠大的憧憬和抱負,也正是這種消極的态度扼殺了自我的身價提升。2、從一線的機械工人到高級的印刷人才,是一個逐步成長的過程,如印刷行業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專業人脈和關系網的建立、對生産流程和人員的管理能力、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甚至研發能力以及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相關領域的了解、自身修養的培養等都需長時間的不斷地學習、吸收和曆練。而當前人們的浮躁心理決定了甘于寂寞“耐性”極端缺乏。3、在人們的慣性思維裡,印刷行業不是高新産業,它往往被歸類為勞動力密集産業,靠體力勞動為主,不需要技術、腦力勞動。而且人們印象中的印刷在工作環境上常常和重污染、有毒、有害等詞聯系到一起。由于有這樣的傳統看法,讓許多擁有高學曆、高素質的人才對印刷行業望而卻步。這也是造成中國印刷業一般印刷能力過剩,高檔精細印刷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4、企業招聘來的專業院校學生大多抱着先就業後擇業的觀望思想,并沒有長期在印刷行業發展的打算,這種觀念在客觀上造成了印刷業人員流動性較大的現實,人員流動性大自然無益于對印刷高精專人才的培養。有操作經驗的不懂理論,有理論的沒操作經驗,專業學印刷卻沒碰過印刷,做了幾年的印刷卻不知道什麼叫印刷。這是中國印刷發展的一個尴尬現狀。

如何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印刷人才?中國印刷如何實現從“求量”到“求質”的變革?中國印刷人頭上的“廉價”标簽如何揭去?中國要從印刷大國邁入印刷強國,還需要每一個印刷人去為之奮鬥。

轉型時期,從業人員素質的新内涵

按照建設印刷強國的目标:綜合印刷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掌握一批有自主知識産權獨創的印刷科技成果,有強大的科研開發人才和基地以及相應的職業技能素質。着力培養專業印刷人才,一是培養一批印刷科技開發領軍人才,二是着力提高印刷職業技能素質。新時期印刷從業人員素質标準應定位為:創新型的技術人才,深谙東方文化的藝術人才,精通企業運作的管理人才。從個人素質的構成來講,應包含:(1)人的基本素質(文化、語言、思維、分析、判斷、綜合等);(2)專業素質(專業理論、專業技術、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3)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約束能力、抗幹擾能力及品德、個性);(4)生理能力(機體功能、抵抗病毒能力、環境适應能力、免疫能力等)。就企業而言的勞動者素質,主要指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在印刷行業面臨的全新環境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不僅僅是技術素質,還應包含奉獻印刷事業的職業素質與職業精神,這些素質決定了企業的創新能力、競争能力與學習能力。具體地講:

一是職業道德素質建成設。包括職業素質、事業心和責任感、艱苦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等方面。職業素質不僅表現在發展印刷事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國民教育等方面的遠見和洞察力,還表現為對印刷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性,對國家宏觀政策以及對印刷行業影響的預測把握能力和應具有一定的企業理論、技術理論和藝術理論修養。精氣神是素質的内在本質,沒有職業道德和生活理想是行業不能容許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堅定的奮鬥目标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奮鬥精神,無私奉獻是精神的最高形式。員工惟有把選擇的工作當作長期追求、投入的事業,肯與單位同甘苦,共患難,榮辱與共,而不僅僅是當作賺錢謀生的職業和臨時落腳點,才能積極進取、胸懷大志,才能開發蘊藏在自己身上潛在的創造性,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艱苦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是轉型時期企業創新應有的精神風貌,經濟轉型有如十有懷胎,會經曆無數次的陣痛,曲折和坎坷再所難免,這就需要廣大從業人員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堅韌不拔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朝着建設印刷強國的目标奮鬥。企業需要的是幹才,能踏踏實實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遠、眼高手低之徒。因此,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需要大力發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努力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改進人才培養的模式,努力适應新情況,探索新方法,解決新問題,讓人才隊伍建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是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在以數字印刷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迅速發展,新材料日新月異,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新媒體不斷湧現,企業發展越來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今天,從業人員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生産的發展、印刷科技的進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知識是形成素質的基礎,高素質人才必然有紮實的專業基礎,這裡所說的專業基礎是全面的,全面的專業基礎應是融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于一體的廣博的崗位技能基礎知識,一個人隻有具備了融會貫通的綜合知識結構,才能透徹地研究高深學問,這本身就是一種素質。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素質高必然能力強,換言之,如果人的才能與生産活動要求相符,并具有較高水平的,從事某種生産活動時就可以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學淺、能力較差的人,做事就會感到力不從心,事倍功半。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吸收,但絕不是知識的堆砌,而在于知識的運用。因此,我們當前急需培養和造就的員工必須:(1) 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貯備。現代社會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的要求愈來愈多,對知識技能共性的要求愈來愈多,不僅要具備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大容量的新知識儲備,要求從業者的知識程度高、内容新、實用性強。(2) 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要做到圍繞工種的特殊性和行業的需求,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組合、恰當調配、形成知識系統。(3) 要有更新知識的能力。即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4) 要有創新能力。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在以高新技術産業為支柱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切實搞好從業人員培養規劃,制定培養目标,重視理論和操作技能培訓并舉,提高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再教育以及崗位技能培訓質量是當務之急,必須堅定實用型人才的發展方向,重視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突出技能訓練,增加投入,完善工作環境。

三是身體、心理素質。印刷行業算不上高新産業,被公認為是勞動力密集産業,勞動者創造價值靠的是拼體力和拼時間,工作環境艱苦,體能消耗大。在大力提倡環保印刷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已成為印刷人才競争的物質資本。德、才、學、識、體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體是最基本的東西,是成長、成才的物質基礎。另外,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多種思想文化的激蕩,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激烈的競争、物質生活的懸殊,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不協調等,無不沖擊着從業人員的心靈,富士康跳樓事件說明,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已引起了部分員工認知失調、心理失衡和行為失範。因此必須加強從業人員心性修養,提高心理素質,使其能正确評價自我,胸襟開闊、豁達大度、積極樂觀;要正确對待挫折,克服期望值過高的心理,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心理調試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适應現代社會生活環境。

全方位互動,多渠道、多種形式開展人才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處于印刷産業鍊上的每一個環節,從政府主管部門、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到生産企業等,從新技術研發、設備供應,新材料開發、新能源替代,到産品開發與設計等,都有義不容辭責任。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快産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處于産業鍊内的每一環節必須全方位互動,采取多渠道、多種形式開展人才教育、培訓。

一、創新職業教育辦學理念,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現代印刷工業已經融入了許多高科技的成分,産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轉變成了知識密集型,印刷涉及的領域很廣:化學、物理、光學、材料、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等等,而目前最前沿的技術是全面數字化的工藝流程,它整合了印前、印刷和印後的整個生産過程,是高新技術在印刷生産中的集中體現。針對印刷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國家的印刷教育也應随之調整,以便從專業的設置到課程的内容上都盡量跟上印刷業發展的步伐。根據現代印刷的發展,應将傳統的印刷教育與現代科技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的人才隊伍應适應印刷的新時代。筆者認為轉型時期職業教育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1、服務市場。就是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養最終都是為市場服務的,印刷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印刷教育就應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是印刷教育最根本的目标。2、緊跟印刷技術的發展方向。印刷技術是一種應用型的技術,所需要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應用型的人才,以從事第一線的生産操作為主,因此,印刷教育要立足當今主流技術,并緊跟前沿技術。3、以全球化的視角培養印刷人才,比起技術人才來說,當前最緊缺的是“接軌型”人才,這種人既要懂技術和管理,又要懂國際事務,還要熟悉各種遊戲規則,能充當國内國際印刷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這種人才是産業出現的新需求。最近,在北京召開的全球網版數碼印刷高峰論壇上,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指出,中國印刷界将以更加積極的姿态對外開放,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闊的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由此來看,培養造就接軌型人才也是時代的要求,符合國家的産業發展大趨勢。4、在人才的培養模式上,走“産、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着力打造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各種有所側重的人才,為産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5、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全國約有100多所印刷包裝類的大專院校,每年培養出的專業畢業生大約4000-5000人。顯然,這個數量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印刷業相比是少之又少,中國印刷業的從業人員有四百多萬人,其中接受過系統專業教育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非常有限,這也是印刷企業人才緊缺瓶頸。

二、創新企業人才開發思路,打造學習型組織。後危機時代,我國印刷業正在向縱深發展,其發展态勢日趨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面對市場、面對競争,廣大的勞動者才是深刻變革的根本基礎和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因此,能否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利用機遇、妥善應對挑戰,對企業在未來的競争中至關重要,在企業人才開發思路上應遵循幾個原則:一是按照新的人才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着眼員工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員工的綜合能力。二是培訓工作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促進員工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增長知識,提高能力。三是堅持重點突出,實行分級分類培訓。四是堅持改革創新,确保培訓質量,堅持結合崗位實際,對不同崗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收到較好的培訓效果。在企業人才開發形式上,可選擇:一是開辦企業大學,進行員工素質提高培訓。二是組織企業内部培訓講師隊伍,結合實踐開展培訓。三是采取“請進來”的方式,舉辦職工培訓。四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讓職工接受外部培訓。五是通過加強崗位技術交流,加強師徒傳、幫、帶培訓。

三、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服務職能,為印刷人才素質建設搭建平台。在現有行政體制下,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扮演好“服務生”角色,履行好服務職能。一是深刻洞悉印刷産業發展動态,把握印刷技術發展前沿,緊貼印刷行業人才需求,制定産業人才戰略規劃、措施,組織開展人才培養。二是明晰行業協會職責定位,發揮行業協會在産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隊伍建設中,充當好服務政府、引領行業、服務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角色。三是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和職稱評定。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剛剛起步,給廣大從業人員提供了素質展示的廣闊平台,一經開展即受到業内人士的普遍歡迎和好評,應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職稱評定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政府部門主管時期,職稱評審的一般規則是,按照人事管理權限,由人事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人事評審工作。政企分開後,行業内的職稱評審功能随之削弱,或者就幹脆精減了這項職能。在職稱評審中,應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組織行業内大量的專家開展行業職稱評定,這有利于科學評價技術人才,并容易獲得業内的廣泛認可。四是擔當校企溝通的橋梁。由于市場對行業緊缺人才信息的反饋滞後,企業需要的緊缺專業人才供不應求。企業急需的人才學校培養不出來;學校培養的,企業用不上。企業的技術發展更新換代很快,但院校的教材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不能及時跟進,人才培養與生産一線嚴重脫節。在校企合作中行業協會應搭建起校企交流的平台,推動行業企業進校園,開展現場招聘;推動人才培養中的校企合作,推動校企雙方人才供需信息的溝通。在這些工作中,行業協會應充當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衆是推動曆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發展與變革的主力軍。在加快印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深刻變革中,廣大從業人員首先是科學發展道路的引領者。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努力造就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勞動力隊伍,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于發揮好廣大從業人員的主力軍作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決定性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經濟發展要從注重量的擴大轉變為注重質的提高,從依賴規模擴張轉變為依靠效率提升,從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而其根本保證,在于高素質的勞動者。目前,我國人口結構正處在轉變過程中,原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勞動力優勢逐漸消褪,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廣大勞動群衆的綜合素質,培育一批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知識型工人和一線創新人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