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識點複習 第七章力運動和力
一、力
1. 力
(1)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在物理學中,力用符号F表示,發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力不能離開物體單獨存在;
(2)單位:牛頓,簡稱牛,符号是N;
(3)力産生的條件;a.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b.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拍桌子感到手疼。
(2)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
(3)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于不同物體,它們是相同性質的力,同時産生,同時消失。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用力濕橡皮泥;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物體運動狀态的變化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方向的改變或二者均發生改變,如:箭被射出。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力的作用點;
(2)力的示意圖;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需在力的示意圖用數值和單位标出力的大小。
二、彈力
1.彈力
(1)彈性: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能自動地恢複到原來形狀的性質,如橡皮筋。
(2)a.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産生的力;
b.大小;在彈性限度内,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c.方向: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
d.常見的彈力:支持力、壓力等
2.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2)常見測力計:有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秤、托盤秤。
(3)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内,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使用前: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輕輕拉動挂鈎幾次,防止彈簧被外殼卡住。
使用時:使彈簧的伸長方向與所測拉力方向一緻,避免彈簧與外殼發生摩擦。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量程;

讀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示數=整刻度值 後面的小格數×分度值。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8N.
二、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a.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表達式:G=mg ,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g是定值,常取9.8N/kg
(2)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應用:建築工人在湖牆時常利用鉛垂線确定豎直方向等。
(3)作用點
a.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b.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c.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比如空心圓球、圈環的重心不在物體上;
d.為了研究方便,在受力物體上畫力的示意圖時,常常把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重心上。
四、牛頓第一定律
1.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态的原因(均選填“是“或“不是”),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是保持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推理而概括出來的,用到了推理法.
2. 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态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影響因素:慣性的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狀态等因素無關,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前面出現這樣的字樣,受到、産生、出現、克服等,都是錯誤的,慣性不是力,所以出現慣性力也是錯誤的。
(3)利用和防範
利用: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以提高跳遠成績;用撞擊錘柄下端的方法使錘頭緊套在錘柄上等;
防範:交通工具配備刹車系統;汽車司機和前排乘客配備安全帶等。
五、摩擦力
1. 摩擦力産生條件:
(1)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并擠壓;
(2)接觸面必須是粗糙的;
(3)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2.摩擦力的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能面上會産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2)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大小:物體在水平而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4)影響因素: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a. 壓力;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靜摩擦力: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接觸時,存在相對運動趨勢,但沒有發生相對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5.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
目的 |
方法 |
實例 |
|
增大摩擦力 |
增大壓力 |
a. 為了防止皮帶打滑,繃緊皮帶; b.雙手用力按黑闆擦擦黑闆; c.捏閘停車: d.打球時用力握緊球拍 |
|
使接觸面變粗糙 |
a. 塑料瓶蓋上有一些豎紋; b. 防滑腳墊: c. 結冰的路面撒煤渣; d. 車輪裝防滑鍊; e.鞋底、輪胎上四凸不平的花紋 | |
|
變滾動為滑動 |
急刹車時車輪隻滑不滾,車會很快停止運動 | |
|
減小摩擦力 |
減小壓力 |
a. 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動作時,手握單杠不能太緊; b.貨車運輸貨物時,每次不能裝太多 |
|
使接觸面變光滑 |
a. 利用冰面移動重物; b.機床零部件表面光滑 | |
|
變滑動為滾動 |
a. 移動重物時,在它下面墊上鋼管; b.滑早冰時穿的旱冰鞋: c.便用滾動軸承; d.行李箱底部加滾輪 | |
|
使接觸面分離 |
a. 氣墊船; b. 磁懸浮列車; c.給車軸、門軸加潤滑油 |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狀态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們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物體處于平衡狀态。
2.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推斷受力情況: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态時,可以根據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推斷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2)判斷運動狀态;如果一個物體受到的力為平衡力,則物體處于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狀态;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
平衡力 |
相互作用力 | |
|
圖示 |
|
|
|
相同點 |
等大:兩個力大小相等 | |
|
反向:兩個力方向相反 | ||
|
共線: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 ||
|
不同點 |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
作用在二個物體上 |
|
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一個力消失,另一個力不一定消失 |
相同性質的力,同時産生,同時消失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