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5日報道,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各色月餅湧現市面。
月餅種類繁多。棕褐色的皮、内裡蓮蓉餡料的廣式月餅是人們最熟悉的月餅種類之一。月餅也有地域差别,從中國東南部的潮汕地區到長江三角洲,從月餅皮到月餅餡,均帶有地方特色。
報道稱,月餅與中秋節的關系密切,然而實際上,在曆史長河中,中秋和月餅的關聯是非常晚近才出現的。
9月1日,廣州市鐵一小學的學生在勞動課上制作月餅。(盧漢欣 攝)
報道指出,各種材料制成的圓形“月餅”是天上滿月的寫照,月餅可以追溯到唐(618年至907年)宋(960年至1279年)時期,當時的文學作品曾提到各色“月餅”,但沒有迹象表明它們是中秋節特有的節日食品。
報道稱,宋代的一本書中記載,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如今的杭州)将月餅和其他油酥類果子統統歸為“四季皆能在市面上買到的零食”。
一些宋代的著作則描述了中秋節的飲食,列舉了水果、酒精飲料和某種湯,但并未提及滿月狀或其他類型的月餅。
報道稱,直至明代(1368年至1644年),才有多個曆史文獻明确指出,月餅是中秋節的特有食品,被當作禮物饋贈佳友。考慮到中國曆史悠長,因而這一習俗其實并沒有那麼古老。
明代田汝澄《西湖遊覽志餘》中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成書于1593年的《宛署雜記》中記載:“八月饋月餅: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報道稱,無論是月餅的逸聞趣事、中秋佳節吃月餅的習俗,還是月餅的樣式味道,都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所認知的月餅。不過國人的多數習俗傳統,背景都比我們所認知的深遠,不是嗎?
來源:參考消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