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02:25:26
前言

杜甫有一首五言仄韻詩《遊龍門奉先寺》,這首詩經常被各種杜詩選集作為第一首詩。除了這是其早期的作品以外,也說明這是一首比較優秀的作品。

這首詩大約作于杜甫24歲左右,可以看出頗受六朝詩的影響。

一、即是仄韻,不妨入律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清代張惣《唐風懷》中評價這首詩:

妙在字字工切,即是仄韻,不妨入律。

一般認為,格律詩都押平韻,仄韻詩都歸類為古體詩。

不過,也有不少仄韻詩,經常會用到律句,而且也會對仗。杜甫的這首《遊龍門奉先寺》就有這個特點。

陰壑生虛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中間這二聯很像六朝詩中的對仗句,平仄未必完全相對,下聯以仄韻收尾。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即是仄韻不妨入律)1

二、境為上聲,押上聲韻的仄韻詩

這首詩押仄韻,而且是押上聲韻的仄韻。我們平時做律詩的時候,因為押韻的原因,對于平聲韻比較熟悉。而仄韻中包含上去入三聲,我們往往忽略了某些字具體是仄韻三聲的哪一聲。

在唐朝的仄韻詩中,押仄韻的時候,往往不會上去混押,大多數仄韻詩要麼押上聲,要麼押去聲,要麼押入聲。

從《遊龍門奉先寺》後面三個韻腳“影、冷、省”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押上聲韻的詩,由此可以判斷:境為上聲。

境,在【唐韻】【正韻】為:居影切, 與“景”同音。在【平聲韻】中在【上聲二十三梗】。

這首詩的對仗和押韻的特點,很像杜甫另一首著名的五言古體詩《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即是仄韻不妨入律)2

三、句中對,視覺與聽覺:陰壑生虛籁,月林散清影。

黃庭堅說,老杜作詩,韓愈作文,無一字無來曆。

陰壑出自沈佺期詩:“陰(山北曰陰)壑以冰閉”。 虛籁出自謝莊《月賦》:“聲林虛籁。”

上聯寫聲音:山北幽谷,陣陣風聲,下聯寫視覺: 月挂枝頭,清影散落。

這兩句詩,也是句中對,陰壑對虛籁、月林對清影,同時上下聯也對仗。這種對仗方式在古詩和骈文中很常見。

六朝的詩人,也很喜歡這種句中對,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杜甫的《望嶽》中,也有: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即是仄韻不妨入律)3

四、一字之疑: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天阙,指龍門山雙峰如天阙一般,象緯:天上的星象經緯。

龍門山高聳入空,詩人夜宿寺廟中,外有輕霧籠罩,詩人衣裳單薄因此感覺有些寒冷。

天阙和“雲卧”對仗不太工整,所以頗有些争議,有人認為應該是天閱、天闊、天窺等等,這樣天後面的字也是動詞,和卧相對。

宋朝陳岩肖則不以為然,他在《庚溪詩話》中說道:

此詩“天阙”,指龍門也。後人為其屬對不切,改為“天關”,王介甫改為“天閱”,蔡興宗又謂世傳古本作“天窺”……以餘觀之,皆臆說也。且“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乃此寺中即事耳。以彼天阙之高,則勢逼象緯;以我雲卧之幽,則冷侵衣裳,語自混成,何必屑屑較瑣碎失大體哉?

大意是,詩貴自然,何必過于雕琢,非要去追求嚴謹的對仗呢?

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中也分析到:

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盡人解一“卧”字不得,隻作人卧雲中,故于“阙”字生許多胡猜亂度。此等下字法,乃子美早年未醇處,從陰铿,何遜來,向後脫卸乃盡,豈黃魯直所知耶?

王夫之認為,阙(名詞)與卧不對仗,後人胡亂猜疑。其實是因為杜甫這首詩是早期作品,當時他的功力還不醇厚 。這種用詞的方式,是學習陰铿、何遜等六朝詩人。杜甫到了後期功力純熟以後,就脫盡六朝詩的風氣。這可不是黃庭堅能夠理解的。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即是仄韻不妨入律)4

五、發端與結句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首句重複用“招提”一詞。《唐會要》說:

官賜額為寺,私造者為招提蘭若。

用現在的話說,體制内的是寺,體制外的是招提。詩中的招提特指龍門山奉先寺。

首聯寫白天遊覽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奉先寺内。這首詩題目《遊龍門奉先寺》,其實“遊寺”一句帶過,整首詩寫的“宿寺”。中間二聯都是寫夜宿的景色。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寫過夜宿之景後,尾聯寫詩人睡醒時,聽到了晨鐘的聲音,因此引發詩人的深省。為什麼會引起詩人的深省呢?

仇兆鳌在《杜詩詳注》中解釋道:

蜀人師氏曰:釋氏有聲聞、緣覺。如香岩和尚一日掃庵,瓦礫擊竹作聲,忽然大悟。又如道吾聞巫吹角,瞥地大省。此得乎聲聞而有所覺者也。詩言發深省,其亦得于聲聞緣覺者耶。

聲聞、緣覺,聽到聲音,而引發人的警醒,至于詩人是對于人生還是禅理深省,我們就不知道了。

杜甫七律正确說法(即是仄韻不妨入律)5

結束語

這首詩第一聯用賦體叙事,中間二聯對仗寫景,尾聯引發聯想結束。

《遊龍門奉先寺》是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開元二十四年(736)後遊東都後的作品,當時杜甫隻有24歲,可以看出這首詩收到六朝詩的影響頗多。

此時的唐朝承平日久,年輕的杜甫還沒有國破家散的經曆,因此在他的詩中沒有特别深刻的含義。倒是很适合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學習,可以學學杜甫如何寫和平時期的詩歌。

@老街味道

奇怪的句中對,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杜甫這兩句詩對不對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