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趙氏孤兒話劇劇評

趙氏孤兒話劇劇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6:20:10

趙氏孤兒話劇劇評(在音樂中體現悲劇的力量)1

  (西安藝術研究所 王婷)元雜劇《趙氏孤兒》是一部曆史劇,相關的曆史事件記載最早于《左傳》情節故事比較簡單粗略,到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劉向《新序》、《說苑》才有了詳細記載。戲劇情節叙述的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為家族複仇的故事。作為中國戲劇中悲劇的一種,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悲劇文化精神。與《窦娥冤》、《長生殿》、《桃花扇》并稱中國古典四大悲劇。中國的悲劇故事與西方上有着明顯的區别,我們的悲劇雖然對立雙方在沖突中遭到了毀滅,死亡往往可以讓正義得以伸張,西方裡面悲劇人物的毀滅都是罪有應得,因此沖突的解決辦法必然是和解。而《趙氏孤兒》是正義力量經過反反複複的鬥争,最終戰勝和消滅了邪惡勢力,正義的勝利不是和解,而是前赴後繼的鬥争中正義戰勝邪惡。并且都會夾雜着親情血緣。讓人性層面上更加高尚甚至有點“大義滅親”。正是由于這種“血親”基礎文化造就了中國悲劇的獨特性。

  作為經典悲劇劇目《趙氏孤兒》有過京劇、話劇、舞劇、肢體劇以及電視劇、電影各種版本的舞台藝術或熒幕呈現。此次觀看的音樂劇是英國詩人詹姆斯·芬頓改編自元代作家紀君祥《趙氏孤兒》同名作品的改編,所以在劇情上我個人認為并未将耳熟能詳的故事做出什麼太多的新意,看完整部劇能感受到導演将東方哲學宿命論與古希臘命運悲劇疊加到此次的音劇中。

趙氏孤兒話劇劇評(在音樂中體現悲劇的力量)2

  全劇時長三個小時,歌曲與對白感覺是各占一半的,我也看過一些外國的原聲歌劇,發現對白其實沒有很多,主要還是以歌曲為主,所以本次演出的體量就顯得比較大,中途确實有人離開演出現場,而且支線個人覺得略有臃腫,叙事的節奏也比較緩慢,上半場程英救孤,下半場是趙孤複仇。上半場的故事叙述我覺得與傳統文本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可以說還是遵循了傳統本子的故事,下半場趙孤複仇劇情是很緊湊且緊張的,但是并沒有看到劇情上面的步步緊逼,反而音樂讓人充滿了緊張感,尤其是下半場在複仇主線之外又多出一個程勃遊曆山河看清真實的世界與魏江軍暗中實施複仇的計劃,就顯得下半場叙事過于分散。同時,這守護多年的秘密在下半場即将要揭開的緊張感和劇中人物形成反差。看過京劇《趙氏孤兒》程嬰救孤更偏向于忠義報恩,因此對妻子反對救孤的行為是非常憤恨的,并且救孤是必須要做的,如果妻子反對還要威脅殺死妻子,對要被殺死的兒子是沒有“人之常情”的不舍和悲痛。程勃在知道真相之後幾乎是對屠岸賈沒有半點養育之恩的不舍之情,直接的轉向複仇之路。傳統的本子是建立在封建社會的基礎上而創作,所以人物偏于“臉譜化”,沒有探讨與研究人性的這一面。确實因為本劇的故事幾乎在我們中國可謂人人皆知,所以在劇情上不管是否緊湊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看懂的,而且也會清楚的知道故事脈絡的發展,所以這方面個人感覺可能還需要編劇再次梳理下支線故事情節,它的出現是否豐富了主線故事情節。

  全劇劇情中最讓我驚豔的點是在我們中國所有版本中那個最無辜被犧牲的程嬰之子一直都是一個符号,是貫穿全劇劇情發展的重要的人物,卻從未能在劇中有具體的演員去表演,這次歌劇版的《趙氏孤兒》借用英國話劇版加入了程嬰之子的靈魂貫穿全劇,讓我們看到了終于有人用愛的方式讓這個無辜的孩子再次出現,人性柔軟的那一面也被表達出來,而不是一個可以拯救全程的嬰孩武器那般冷冰冰的一筆帶過。因為這個角色我也被演員方書劍所吸引,完美的舞台表力,以及全程視角的參與整部劇的過程,看到自己被親人選擇犧牲的态度,将那種恨那種愛表現的淋漓盡緻。但是還是有遺憾,程嬰之子嬰靈的存在也隻是以觀者的身份貫穿全劇,好像在劇情的推動方面缺少了一點作用。也隻有最後結尾的時候跟程嬰的那一點互動覺得他有具體的“戲”。不過此次的出現已經能讓我感到導演對“生命”的敬畏了。但是我還是希望可以聽到這個“第三世界”的孩子的一些歌唱,希望導演可以安排一些關于這個“驚喜”人物的一些與“現實”世界人物的一些隔空對白演唱。

  做為音樂劇歌曲,好聽當然是第一位。此劇邀請了中國台灣著名音樂人金培達,曆時将近兩年時間創作完成。金老師說:“每一部劇的音樂用的時間都不太一樣,但是這一次《趙氏孤兒》被問及的時候,我會開玩笑地說:用了60年的時間,大約也就是一生。”真正的構思時間可能遠遠大于實際寫作的時間,他覺得好的沉浸式的音樂要體驗人物了解每個人物的情緒。通過器樂的運用、音樂體裁的選擇和表達語言的豐富,讓《趙氏孤兒》中的多個唱段具備同時描繪堅強和脆弱、悲壯和溫暖的能力。在同一空間裡,将矛盾的雙方快速交代明白。金培達想讓每個人物擁有自己的音樂符号,我确實也從觀劇時候能微妙的體會到,但是畢竟隻是這麼匆匆一看,确實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但是這種音樂人想表達的點我已經在劇院有所感受。歌劇演員們的唱功是真的到了現場可以明明白白的感受到,那種現場震撼感是真正到了現場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演員們的實力讓音樂更加直擊現場觀衆的内心,很多時候我身上的汗毛都是豎立的。當然商業演出難免需要用一些“流量”明星,這個時候唱功上的不佳确實會讓整部劇的觀衆觀感會有所降低,可能這些“流量”明星已經很努力但是确實無法逾越那個專業的“鴻溝”。但是當晚所有演員的演出還是近乎完美的。隻是我覺得現場字幕真的有點“偏心”,唱歌的所有詞都會有電子字幕,而台詞卻沒有,這讓有的觀衆在又有白話文又有文言文的台詞的情況下聽的有些吃力,尤其是屠岸賈的扮演者又是台灣人,雖然我能聽出來他已經很努力的使自己的口音靠近普通話,但是确實聽對話台詞時候台下觀衆還是有些許的吃力的。希望下次再次演出的時候字幕組可以把所有台詞都可以電子化呈現在舞台側面大屏幕上。

趙氏孤兒話劇劇評(在音樂中體現悲劇的力量)3

  西方話劇對演員的表演要求體驗角色心裡,對舞台布景要求逼真,求真則借助現代科技和繪畫的成果,要求舞台的幻覺三維空間,驅趕戲劇走向了時間集中和空間固定的狹小空間。我這次購買的區域是負一層右邊第10排的區域,這是陝西大劇院座位中比較好的位置,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所有舞台上面的背景,《趙氏孤兒》歌劇的舞台映入眼簾的是殘垣斷壁式的鏡框偏側于上場口,不規則白色舞台地闆,意指國破山河在。水墨風格的書卷,以及長條光區程嬰孤身走路的決絕,地獄般的紅光閃爍展現生死瞬間,側黑幕映出人物巨大的身影,尤其是公孫杵臼與程嬰攜手并進的光影逐漸變大,如此多變的光區,不僅交待戲劇情境,也交待人物心境。燈光方面表現的真可謂用光到極緻,現場還有雷鳴閃電,雨滴聲淅淅瀝瀝,馬蹄聲聲,殺戮的刀光劍影,臨場感十足,充滿緊張的氣氛感。本次演出讓我感受到新意的就是演員們會從觀衆台入場,全場共有四次演員下舞台,上半場程嬰進城返鄉兩次,士兵城門巡視一次,下半場程勃遊曆世界一次。這些戲劇設計讓觀衆能沉浸式的體會戲劇故事,比傳統打破“都四面牆”更有戲劇美學體驗。

  舞美服裝方面,看不出來這次的服裝具體是哪個朝代,發飾也很現代,有些是短發,有些是丸子頭,稍顯随意。服裝立體感很強,可以表現出人物的高大形象,嬰靈的服裝白色就是飄飄欲仙的感覺,好似一陣風就可以吹走,在劇種漂浮不定的感覺可以充分的體會到,群舞的白色衣服可能是為了更好的配合燈光效果而設計的顔色。士兵們的寬褲腿應該也是為了表現高大威武的形象。雖然整體風格稍顯淩亂,但是也能看出設計者的用心。唯一我感覺到不解的是那一棵陪公主一起出現的歪斜的枯木是在表現“遺孤”嗎?那為什麼不選擇綠色那種茁壯成長的樹,而選擇枯木,也許是為了讓舞台畫面有中國水墨畫的既視感?确實在隻看一次現場的情況下很難理解此處導演的用意。下面我可能需要去看看創作團隊的一些解讀,才能更好的理解《趙氏孤兒》,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現場看一次《趙氏孤兒》,感受如何用音樂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故事中蘊含的人類價值。

編輯:劉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