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會認讀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14個生字,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和講述,了解“幔子、調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軍令狀、翎毛、膠漆”等名詞術語,結合課文,采用推測、換詞等方式,了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才幹、妒忌、神機妙算”等詞語的意思。
二、練習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特征(反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主要情節)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練習結合全文内容和詞語之間的聯系,來深刻理解“才幹、嫉妒、神機妙算”幾個詞語并體會七對表現人物所起的作用,體會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思想感情。
四、體會文章“處處伏筆照應”、“人物對比”,“諸事情發展一切由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順序”的表達方法和思路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作用,深入體會“神機妙算”的含義和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情感。
一、複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這個故事,知道了諸葛亮用怎樣巧妙的方式來“造出”了十萬支箭。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憶神機妙算的意思:
神、妙:形容高明;
機、算:指推測 。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
師:在本文,諸葛亮的什麼計策是巧妙的?哪些機智是驚人的?(回憶課文内容)
師:好,那麼,我們換個詞:說,諸葛亮“足智多謀”,我這比不上他。這樣換行不行?
生:“足智多謀”沒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現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機妙算高。
師:好,那麼,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這種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寫出來的。
二、再讀文章,理解課文
研讀本文相互照應的特點,體會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體會諸葛亮的計謀的“神妙”所在。
1、教師布置任務:本文寫作上很有特點,那就是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會産生一些疑惑,一直讀下去,疑惑解開,一直讀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開。
相關要點:
(1)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并且說隻要三天,還立了軍令狀(——為什麼答應人們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軍令狀?能完成嗎?為諸葛亮擔憂),結果:草船借箭,借來了十萬多支。
(2)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隻要船隻、草把、軍士,能夠造箭嗎?(——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魯肅是周瑜的人,諸葛亮不讓魯肅告訴周瑜準備船隻草把軍士的事情。(萬一告訴了怎麼辦?)魯肅果然“沒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沒動靜。諸葛亮不用做準備(因為開始我們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發才明白,諸葛亮要等大霧。
(5)到曹營陣前擂鼓呐喊,(曹兵出來怎麼辦——才二十條船,六百軍士啊,魯肅替我們提出了擔憂),諸葛亮斷定曹操不敢出來,(真的嗎?)曹操果然沒出來,隻是射箭。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出來:為什麼不到這裡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擔憂了。
3、讨論,認識諸葛亮對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們不明白的這些事情,魯肅明白嗎?周瑜明白嗎?曹操明白嗎?他們分别不明白什麼?
但是,諸葛亮明白嗎?他都明白什麼?(對應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條一條的體會)
周瑜肯定不會給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須另想辦法。
教師總結: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後有大霧,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師總結:曹操疑心重、懂天文);明白魯肅這次一定不告訴他借船的事情(魯肅是一個正直的人,答應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
教師引導思考:這麼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隻有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諸葛亮的設計,順利發展、實施,最終成功。你們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謀”怎麼樣?
神機妙算!
用足智多謀行不行?
不行!
諸葛亮太神奇了,說是什麼事情都聊得到——這叫料事如神!
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事情嗎,對諸葛亮來講,可以立軍令狀嗎?既然可以,說明諸葛亮覺得這事情怎麼樣(提示:他是劉備的丞相,軍師,還得幫助劉備打天下呢!)?
生: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得非常輕松,用一個詞語來講叫舉重若輕。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言行、語言中,哪些詞語突出了諸葛亮的舉重若輕。
學生讀書,再勾畫。
(隻要三天!原立軍令狀。甘願受罰。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來,隻管飲酒作樂!),指導學生朗讀有關部分,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4、認識對比寫法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魯肅、周瑜、曹操與諸葛亮比
介紹小說的特點:很多情節為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現實中真實的存在。在《三國志》(介紹《三國志》),其實是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情節是虛構(介紹虛構的概念)出來的。
作者為什麼在這個故事中,将周瑜、曹操、魯肅這些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寫成這個樣子呢?
(為了表現諸葛亮,諸葛亮做事,這些人都被蒙在鼓裡,而諸葛亮卻知道他們所思所想,實在太神奇了!)
老師總結:這就叫做對比襯托,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開頭結尾的特點:首尾照應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開頭寫了周瑜,結尾又寫了周瑜。我們看結尾:周瑜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結合全文來思考,這一歎,歎出了周瑜當時怎樣的情感态度?
佩服、惱怒、心有不甘、無可奈何!朗讀這段話!讀出周瑜的感歎中的“無奈、佩服、惱怒、心有不甘”來!
三、布置拓展閱讀:
本次諸葛亮給了要加害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後的教訓還多着呢。《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情節“諸葛亮三氣周瑜”,怎麼氣的?氣到什麼程度?請同學們去讀三國演義,找到有關章節,一睹為快!
喜歡就點贊加關注,學習找我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