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音樂劇未來可能創新的方面

音樂劇未來可能創新的方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05:51:01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連續三屆參加“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孫浩程一直将它視為自己考上戲之外最幸運的事,更将它當成一次特殊的研究生學習。

“我之前做小劇場話劇,無人問津,野蠻生長,看似自由,但沒方向。在孵化計劃,我從頭開始系統學習音樂劇創作,眼界打開了,也更有方向了。”

今年,孫浩程以編劇/作詞身份參與的《“偷”故事的人》順利入圍“2022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即将“研究生畢業”的他,希望交出一部漂亮的畢業作品。

8月6日-8日,2022孵化計劃對第一賽段成果進行中期考核,四部入圍作品《八角亭迷霧》《“偷”故事的人》《恐龍兇巴巴·不一樣的朋友》《一生》紛紛揭開面紗一角,舉行了劇本朗讀會和歌曲首唱分享。同時,主辦方還公布了兩部特邀孵化作品:《縫紉機樂隊》和《麥克白夫人》。

四部入圍作品突破類型

不同于前三屆,2022孵化計劃在自由孵化之外,設立了兩個新賽道——定向孵化(點唱機音樂劇孵化、影視IP孵化)、特邀孵化,三個賽道共收到74份投稿。

《恐龍兇巴巴》《一生》入圍了自由孵化。前者講述了一隻食肉恐龍、一隻食草恐龍跨越族群的友誼,是孵化計劃四年來唯一一部入選的親子家庭音樂劇。後者根據莫泊桑的小說改編,也是孵化計劃四年來唯一一部根據名著改編的音樂劇。

“這是一個帶有成人思考的兒童故事。”《恐龍兇巴巴》孵化導師胡曉慶介紹,台上有樂隊互動,作曲何思諾采用Ska的曲風,寫出來的音樂有一種野生的力量,“很洗腦,很有感染力,說不定就成了抖音神曲。”

音樂劇未來可能創新的方面(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1

《恐龍兇巴巴》

“莫泊桑的小說裡有三個季節的描寫,春季生氣盎然,秋季蕭瑟凋敝,冬季冰冷殘酷,音樂劇的改編要緊緊抓住季節變化,劇情發展要吻合季節的鋪設,難度很大。”《一生》孵化導師徐俊介紹,編劇溫昭逸三易其稿,在原著基礎上增設表現主義戲劇手法,設置了中年、青年兩對雅娜、羅莎莉,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叙事,大大增加了戲劇性。

定向孵化賽道分為與環球音樂版權中國合作的點唱機音樂劇孵化、與愛奇藝星塵工作室合作的影視IP孵化,前者提供了120首音樂作品,後者提供了三部優質IP,供孵化創作。

由孫浩程編劇/作詞、吳思達編曲/作曲的《“偷”故事的人》,入圍了點唱機音樂劇孵化。兩人采用了17首環球音樂版權中國曲庫中的歌曲,并額外創作了2首原創歌曲。

孵化導師樊沖認為,點唱機音樂劇的關鍵在于,唱演要重過情節,“兩人一開始會心慌,怕情節不夠,越寫越多,這樣會把音樂的魅力稀釋,把唱演的荷爾蒙稀釋。我們應該讓故事更簡單、音樂更有力、唱演更鮮活。”另一個難度在于,環球音樂版權中國的“版權池”太大了,選曲的過程猶如大海撈針,“歌曲包羅萬象,如何把它們有機串連,和人物的情感連接,是很大的挑戰。”

音樂劇未來可能創新的方面(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2

《“偷”故事的人》

2021年,由段奕宏、郝蕾等主演的懸疑劇《八角亭謎霧》吸引了不少眼球。由陸越穎和王晶編劇、唐飛作曲、陸越穎作詞的《八角亭謎霧》,入圍了影視IP孵化。

“經過6次編劇會議,我們大大簡化了原劇錯綜複雜的故事線和人物關系,但懸疑的氛圍更燒腦、更刺激、更驚吓。”孵化導師劉亮佐介紹,如何讓觀衆通過音樂的引導進入懸疑的故事中,是一個棘手問題,作曲唐飛在音樂中加入了戲曲元素,具有點睛之效。

“四部入圍作品的類型在前三屆都沒出現過,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也帶了更新鮮的體驗。”孵化評審之一王海笑說。

音樂劇未來可能創新的方面(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3

《八角亭謎霧》

特邀孵化官宣兩部新作

特邀孵化作為新賽道備受關注。8月8日,特邀孵化官宣了兩部作品,分别是《縫紉機樂隊》和《麥克白夫人》。

《縫紉機樂隊》改編自大鵬導演的喜劇電影,将是中國首部以搖滾樂隊為主題的原創音樂劇。中國香港著名作曲家高世章、美籍作詞人/編劇Robert Lee強強聯手,将帶來紐約百老彙的專業技術和創作經驗。

《麥克白夫人》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由James Beeny、Gina Georgio改編和創作詞曲,邀請到多位倫敦西區演員參與。中英團隊将于明年上半年在上海、倫敦完成2-3輪工作坊,在上海進行世界首演。

“自由孵化像一個種子庫,我們廣撒網,真正能撈到多少魚?看造化,看緣分,是大浪淘沙的一個過程。”孵化評審之一費元洪比喻,定向孵化有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故事和音樂打底,就像修剪盆景,還需要繼續打磨;特邀孵化是尋找好的胚胎,再邀請行業大咖用專業的、成熟的方式進行養育。

“不同的賽道都有可能産生有價值的作品,孵化計劃就像土壤、雨露、陽光,盡可能地提供養分。”費元洪強調,孵化不分無名小卒和行業大咖,不管他們有沒有經驗、是不是成功,在創作時都需要靜心孵化,而孵化計劃提供了一個成本很小、可以試錯、可以糾偏的機制。

“孵化計劃給了創作者尊重。”費元洪說,作曲、作詞、編劇對音樂劇來說是核心,但在中國的音樂劇語境裡,這些工種就像USB,作為一種插件插在主機上生存,“有一種幹活的狀态,他們并不能真正把控作品的成長,而孵化計劃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2019年以來,共有463人次參與的342部原創作品,參加了孵化計劃的投稿。這個過程不但孵化了作品,更孵化了編劇、作曲、演員等音樂劇行業的儲備人才,也因此被譽為“一雙能看到行業廣闊未來的眼睛”。

“孵化計劃誕生的背後有一種情懷。”孵化評審之一陶辛說,國内此前的音樂劇制作,往往是大投資找大腕,大腕演完幾場音樂劇就走人,很難在音樂劇行業深耕。“我們希望改變這個狀态。音樂劇是年輕人的藝術,不是大腕的藝術,怎麼給年輕人更多機會,這是孵化計劃的初衷。”秉持這樣的初衷,走到第四屆的孵化計劃,随處可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

“第一屆、第二屆,我們收到很多投稿,很多素人一腔熱情,但合格的作品并不多。後來,投稿的人越來越專業,受過相關的訓練,拿出來的作品水準也比較高。”走過第四屆,陶辛觀察,孵化計劃已經從情懷的追逐轉到技術本身的追求,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丁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