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6:07:48

溫馨提示:點擊右上方“關注”,可随時分享到本号精彩内容。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國學經典之中庸)1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國學經典之中庸)2

《中庸》介紹: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國學經典之中庸)3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國學經典之中庸)4

《中庸》(第六、七章) 原文及注解: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言(1),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2)!”(第六章)

【注釋】

(1)迩言,淺近的話。迩,近。(2)其斯以為舜乎,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其,語氣詞,表示推測。斯,這。“舜”字的本義是仁義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歎。

【譯文】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于分析别人淺近話語裡的含義。隐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适中的用于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讀解】

隐惡揚善,執兩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傑出的領導藝術。

要真正做到,當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難之一在于,要做到執兩用中,不僅要有對于中庸之道的自覺意識,而且得有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識見。

困難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惡揚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氣度。對于一般人來說,不隐你的善揚你的惡就算是謝天謝地了,豈敢奢望他隐你的惡而揚你的善!

如此看來,僅有大智慧都還不一定做得到隐惡揚善,還得有大仁義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畢竟隻有一個,不然的話,孔聖人又怎麼會感歎又感歎呢?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1)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第七章)

【注釋】

(1)予:我。(2)罟(gu):捕獸的網。擭(huo):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3)辟(bi):同“避”。(4)期月:一整月。

【譯文】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讀解】

聰明反被聰明誤。

自以為聰明失好走極端,走偏鋒,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羅網而自己卻還不知道。

另一方面,雖然知道适可而止的好處,知道選擇中庸之道作為立身處世原則的意義。但好勝心難以滿足,欲壑難填,結果是越走越遠,不知不覺間又放棄了适可而止的初衷,背離了中庸之道。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樣,連一個月都不能堅持住。

賭博也好,炒股票也好,貪污受賄也好,這類現象不都是常見的嗎?

中庸經典語錄及譯文(國學經典之中庸)5

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以及添加關注,閱覽本号的其它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