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處可見的年味? 時間仿佛越走越快,一轉眼,2022年的春節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或許是社會發展的太快,在這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民俗文化的重大節日裡,年味卻愈發的淡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随處可見的年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時間仿佛越走越快,一轉眼,2022年的春節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或許是社會發展的太快,在這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民俗文化的重大節日裡,年味卻愈發的淡了。
記得我小時候,放了寒假沒幾天,就開始盼望着過年。因為過年有大魚大肉吃,有新衣服穿,有鞭炮玩。過了臘月二十四,村子裡就開始陸陸續續的每天都會有人放鞭炮,孩子們也想着法子從大人那裡要來幾毛錢,跑去村子裡的小賣部買上擦炮或者竄天猴放着玩。當然,準備年貨也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工作。炸丸子、炸金果棒、蒸饅頭、殺雞、買肉和打掃衛生等等。
等到了除夕,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在大門外橫放一根長于大門寬度的木棍,在木棍兩頭各點燃一把麥稭稈或者稻草,再放一挂鞭炮,據說這樣就會把各路神仙留在了自己家裡。吃罷早飯,我們兄弟倆和父親一起寫春聯,母親則在散煤爐子上打漿糊,留着貼春聯用。等打完漿糊,母親就開始剪火紙(買來的紙錢是整張的,需要剪成紙錢樣子以後才能給家裡逝去的老人燒紙),而我們兄弟倆就和父親貼春聯。在我老家,貼春聯也是有講究的,家裡直系老人去世的第一年,什麼也不貼,第二年和第三年隻能貼藍色,第四年以後才可以貼紅色。春聯貼完以後,父親會帶着我哥拿上鞭炮和母親剪好的紙錢,去給太爺爺太奶奶上墳(那時候爺爺奶奶還健在),我則留在家裡幫着母親準備中午的年夜飯(在我老家,年夜飯是除夕中午吃)。
吃罷年夜飯,我們一家四口會在一起打撲克玩,我記得有一年我哥老是輸,後來終于赢了一把,把他高興的前仰後合,哈哈大笑,然後一不小心腮幫子碰到了大桌子的一角,把他疼的嗷嗷哭,後來,我哥那半邊臉上就永久的有了一個酒窩。打牌打到晚上,需要守歲,我不能熬夜,所以經常不到10點我就睡着了。
初一早起,先在外面放一挂鞭炮,然後開始包餃子,初一吃素是我老家以前的傳統,所以包的餃子基本上都是韭菜餡的。煮好的餃子不能先吃,要先發天紙(就是神仙先吃),母親會在院子中間擺上一張桌子,在桌子中間偏後一點放一碗麥粒,再點燃一炷香插在碗裡。然後将煮好的餃子盛在碗裡,每碗盛三個,共三碗擺放在香前(敬各路神仙),然後讓我和我哥每人對着供桌磕兩個頭,按照我老家的說法是“人三鬼四神兩個”,意思就是說給人磕頭磕三個,給去世的人磕頭磕四個,給神仙磕頭磕兩個。磕完頭再放鞭炮,然後才能吃餃子。吃完餃子,我會和我哥一起給父母磕頭拜年,當然了,壓歲錢肯定要有的。
拿到父母給的壓歲錢以後,我和我哥就會找小夥伴們一起去買擦炮和竄天猴玩,一直能玩到晚上才回家,而父母則基本上都是和左右鄰居聊聊天,下下棋。
初一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能動針線剪刀,不能潑髒水,不能掃地,說是這樣會弄髒或弄壞家裡神仙的衣服。
初二,很多人選擇走親戚,主要是女兒回娘家,但要數熱鬧,還得是村裡的盤會。當村部大院裡響起了鑼鼓聲時,我們就知道盤會要開始了。盤會其實就是文藝彙演,有踩高跷,跑旱船,打花杆,演小品等等。那時候每個村子都會有一支盤會隊伍到各村輪流演出,而一些商販也會跟着演出隊伍走,基本上都是賣些米花糖和氣球等小孩子的零食或者玩具。
不管是演出隊伍還是伴奏人員都是各村的才藝達人臨時組成。在整個演出隊伍中,就屬跑旱船的那個姑娘最搶眼,因為在選擇演跑旱船的那個姑娘時有很多要求,比如要長得漂亮,身材高挑,腰肢柔軟,最重要的是要會攆子步,這樣跑旱船的時候,旱船移動速度均勻且不會上下擺浮。除了跑旱船,踩高跷也是大夥比較愛看的節目之一,通常這樣的演出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初六。我有一點想不通的是,為什麼那時候會有很多的年輕人,對很多樂器都是無師自通。比如我父親,隻有初中文化的他會拉二胡,吹笛子,吹唢呐,彈琵琶,彈電子琴。而如今的年輕人,除了培訓班老師教導的以外,大多數人對于樂器可謂是一竅不通。
如今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節奏越來越快,伴随而來的問題或者弊端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為了有更好的物質生活而不斷地想着法子去工作賺錢,從而忽略了提升自己。殊不知如果精神生活是乏味的,那即使物質條件再好,人生也是貧瘠或者說是不完美的,這種情況已經在不斷地增加,比如很多人辛辛苦苦掙了一年的錢,在春節期間,因參與賭博而把一年的錢輸的幹幹淨淨,甚至更多。如果這些人都去參加盤會,做個臨時演員,哪怕是個打雜的,那這個年是不是另一番景象呢?
相對于兒時,如今的生活可謂是天翻地覆。大魚大肉已經成了平時生活裡最普通的食物,衣服也是想什麼時候買就什麼時候買,加上不讓放煙花爆竹,這讓現在的人對于過年也就沒有了什麼渴望,再加上春節期間的迎來送往,很多人反而覺得春節是一個累贅了。
因污染嚴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公文,這讓年味一下子就少了靈魂。其實我覺得不應該一刀切,可以在數量上進行限制,比如設立專門的煙花爆竹銷售點,銷售點之間聯網互通,規定好每戶可購買的煙花爆竹數量,憑戶口本購買。當然了,這中間可能還會有很多問題,但起碼傳統不能丢,再者,若是真正的控制好工業發展帶來的污染,何至于禁燃煙花爆竹?再比如國家可以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各村各社區進行春節期間的文藝彙演編排,對于參加演出的人适當給予些補助,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隻有一如既往地支持民俗傳統,民俗文化才能夠長久不衰的傳承下去,年味也才能夠越來越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