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9:10:51

2018-11-23 20: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砥砺奮進,40年衆志成城,浙江大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變化。為展現改革開放的曆程,講述變革創新的故事,展望開放共赢的未來,浙江手機報推出《改革開放時光機》系列策劃,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緻敬。

浙江在線杭州11月23日 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浙江農村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村民錢包鼓了,觀念也不斷更新。最顯而易見的是村裡農房,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至今,外觀和内涵均在“升級”。更讓人欣喜的是,除了村民的“小家”在變化,“大家”也在不斷變遷,浙江農村變得越來越美麗、宜居。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1

改革開放時光機:浙江農房的變遷

從“低矮暗”到“高大亮”

七八十年代的浙江農村,居住條件簡陋,多數都是以磚木或草房為主要建築材料的老舊房,或者年久失修的殘破房,面積也小。數據顯示,1980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16.07平方米。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2

在過去,距離杭州淳安縣城50多公裡的山區偏僻小村下姜村,由于地處深山、交通閉塞,因貧窮而遠近聞名。“土牆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這首鄉間童謠傳唱着的,正是下姜村不堪回首的過往。家住下姜村的77歲老人餘彩元說,在當年,媒人給姑娘說婆家,隻要聽到下姜村三個字都會直搖頭,但她還是堅決嫁給了老伴,雖然當時他家“窮得連條闆凳都沒有”。

除了貧窮,當年下姜村的環境也很惡劣。據老支書姜銀祥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下姜村的露天廁所、豬圈、羊圈多達154個,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餘彩元說,那個時候,村民們最怕下雨,因為村道都是土路,下雨後非常不好走。更嚴重的是,下雨後,從村裡100多個露天廁所滲出來的黑水,會沿着山路一直流到河裡。

在浙北,湖州安吉縣高家堂村對農房的規劃建設意識“覺醒”較早。村民沈佳平的房子建于1989年,當時建房選址基本依照“就地”原則。“那時手頭不寬裕,就想着先把房子建起來。”話雖這麼說,可老沈覺得既然建了就得像模像樣。于是,房子造了兩層,安了走廊;牆壁用石灰粉刷了一遍,不再像舊房般裸露“寒碜”;材料不再是木和泥,改用了磚和預制闆。

在此後10年時間裡,高家堂村内低矮簡陋的泥石土坯屋逐漸被挺拔明亮的磚混樓房所代替。已經解決溫飽問題的高家堂村人對房屋的質量和美觀有了追求。但是,那時農房一味追求高、大,建設面廣、布局分散、随意性強,導緻建房無序,也造成村莊淩亂分散、土地浪費,還給村民生産生活帶來不便。

“外在美”兼具“内在美”

進入21世紀,經濟基礎逐漸堅實,村民對房屋追求也就更高。除了外觀和質量,對村莊布局、農村文化等也有了考慮。對此,“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國美院建築學院院長王澍就很有自己的見解。早在2002年,王澍就和妻子陸文宇決定要對浙江的鄉村做初步的調研,作為建築師,城市化的大潮讓他們企圖轉身回望被時間淹沒卻不能被忘記的東西。

2013年,王澍選定富陽文村率先進行省級“美麗宜居村莊”試點項目。在文村項目上,王澍就地取材,利用杭灰石、黃黏土等材料,運用美院實驗室研究出的夯土、抹泥新技術,做出了像是傳統,但又不是直接模仿傳統的建築,使新村和老村有機融合。他還試圖重構了村民的生活與文化方式。每戶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入口,不但是這戶人家的形象,也是尊嚴。門口有一個小空間,婦女可以和鄰居說說話,或者擺個小闆凳剝剝毛豆、看看風景。還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裡能看到風景,小孩可以在那跑,大家可以一起吃飯。還有作為象征性的空間的堂屋,祖先、待客、議事,婚喪嫁娶……一個家庭必須有一個這樣的精神空間。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3

保留鄉村的風貌特色和建築肌理,農房民居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浙江省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着重解決農房質量安全和風貌特色管控,标志着我省農房建設管理有法可依,填補長期以來農村住房質量安全管理的空白。《管理辦法》中明确,農村住房建設應當遵循規劃先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保障安全的原則,符合适用、環保、美觀的要求,體現當地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鄉村風貌。

影響村莊布局的還有村莊環境。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把下姜村作為自己的基層聯系點。在一次座談上,下姜村老支書向彙報了“通過建沼氣池來解決生活垃圾,提供綠色能源”的想法。不久後,村裡就号召大家建沼氣池,豬糞成了新能源。下姜村村民姜祖海家是村裡第一個用上沼氣的。随後,下姜村46戶農民家裡都建成了沼氣池,以沼氣作為替代能源,全村每年能節省居民用電9000度,節省液化氣6000公斤。更重要的是,下姜村附近的340畝山林得到了保護。

村裡的衛生變好了,山上的綠樹也沒人亂砍亂伐了,令人頭疼的土路成了水泥路……沼氣池的建設,打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接着,河道整治全面拉開,水果大棚一個個搭建起來,精品民宿也慢慢在村裡生根……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4

從宜居跨越到樂業

從2011年開始,淳安下姜村啟動了“美麗鄉村、幸福下姜”和“富麗下姜”建設,結合下姜村3A景區創建,打造景點式村莊。如今的下姜村,山明水秀,俨然一幅 “幸福山居圖”,每個村民生活在其中,在山水田居裡築夢。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5

下姜村廊橋邊的“玖玖民宿”,是村裡第一家精品民宿。老闆娘邵娟說:“我們家兄妹三人都是千島湖邊長大的,在外求學時一直有個夢想,想在農村有一幢房子,外面有個院子,可以種花種菜,養雞養鴨,推開窗坐看春暖花開、四季更叠。2016年上半年,我哥哥一眼就看中下姜村,這裡景色優美,可以享受到城市裡沒有的那些東西。去年剛到下姜時,村裡隻有幾家民宿,一年不到,現在已經有23家了,遊客也越來越多。”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6

下姜村逐步實現了從貧困村向“綠富美”嬗變,還要把周邊31個村莊一起帶美帶富。2018年3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的通知”,給包括下姜村在内的楓樹嶺鎮28個行政村和大墅鎮4個行政村規劃了一個核心區塊、輻射帶動區塊一起發展的大藍圖。到2050年,要帶動更廣區域、更多群衆實現共同富裕,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農村。

在興建民宿的同時,也要保留鄉村的風貌特色。2013年,桐廬啟動了“鄉鄉有民宿”計劃。借着這股東風,桐廬蘆茨村的大媽朱金钗,和一家人商讨着要把建造于26年前的老宅改成靓麗的鄉村小别墅做民宿。2016年,改建開始。老宅門前的幾棵樹有可能影響房屋采光和停車場的建設,但他們并沒有砍掉那些樹。朱金钗說一戶人家環境好僅僅是一個點,隻有全村的生态環境都好了,才會形成一個集群效應,那麼就會引來更遠的客人。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7

蘆茨村的房子,最近5年中,主體建築幾乎都沒有動過,新審批的房子也被嚴格要求必須和周邊的環境相協調。村子改造時,無論是設計房子的人,還是動手改建的村民,都特别注意了對美的發現與保留,并不是一味以新替舊。

美麗鄉村民宿大有可為。在浙江,因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而實現蛻變的村莊遍布全省各地。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民宿已達16233家,參與創業就業農民近10萬人,直接營業收入超過53.5億元。2018年初,浙江還評定了首批6家白金級、17家金宿級的民宿。2018年5月30日,浙江省旅遊局正式出版《浙江民宿藍皮書》,這是國内第一本關于民宿問題的藍皮書。

裝配式農房鄉村建設(從住有所居到)8

尾聲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來,浙江農村住房從“低矮暗”跨越到“高大亮”,“外在美”也兼具“内在美”,村民不僅滿足于“安居”還開始向“樂業”進發。農房的大變身,是浙江新農村變遷的縮影。近年來,浙江省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浙江全省已創建美麗鄉村先進縣58個、示範縣12個,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300多條,培育美麗鄉村精品村(特色村)近3000個。今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印發,提到要“學習借鑒浙江等先行地區經驗”。對于已“先行一步”的浙江鄉村,突出強調“高水平推進”和“提升”。今後3年,我省要累計創建300個以上美麗宜居示範村。其中,2018年要創建45個、2019年要創建100個以上、2020年要創建150個以上。

從美麗生态,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給浙江鄉村帶來全新氣象,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本文參考浙江新聞客戶端《一年能賺60萬 淳安這位75歲老農是怎麼做到的?》、浙江在線《下姜村,深山遇見“綠富美”——淳安一個偏遠山村的發展路徑》、浙江在線《下姜2050年規劃 要把周邊31個村莊一起帶美帶富》、浙江日報《富陽試點“美麗宜居村莊”項目:大師王澍 尋路文村》、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改革開放四十年 浙江農村居民生活實現質的飛躍》等公開資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