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機器人有多強?遙記得幾年前,以蘋果為代表的各大手機生産巨頭紛紛試水機器人生産線,力圖用機器人取代中國富士康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生産手機,從而降低用工成本增加對于企業帶來的壓力,然而最近的一則消息讓人有些錯愕,這就是蘋果的機器人戰略似乎碰到了瓶頸,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富士康的“張全蛋”們就是比機器人強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富士康機器人有多強?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遙記得幾年前,以蘋果為代表的各大手機生産巨頭紛紛試水機器人生産線,力圖用機器人取代中國富士康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生産手機,從而降低用工成本增加對于企業帶來的壓力,然而最近的一則消息讓人有些錯愕,這就是蘋果的機器人戰略似乎碰到了瓶頸,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富士康的“張全蛋”們就是比機器人強呢?
01 一、蘋果的機器人工廠遇到了難題
近日,根據澎湃新聞以及量子位等媒體的報道,《The Information》的一篇報道披露了蘋果近 8 年來是如何嘗試在中國建立全自動化工廠的。直到今天,蘋果仍然面臨着找不到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制造 Mac、iPhone 和 iPad 方法的困境。
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近年來正在掀起一系列産業革命,2012 年,蘋果的 CEO 蒂姆 · 庫克和其他蘋果高管到中國旅行,他們發現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提出了一條可用于生産 iPad 的試驗性全自動生産線。庫克和其他蘋果高管看到 iPad 的零件在傳送帶上并借助叫作 Foxbot 的機械臂對零件進行切割,化學處理,抛光和部分組裝。
郭台銘當時表示,他們所提出的這條生産線隻需要很少量的技術工人操作。盡管存在帶來工作崗位大量流失的隐憂,但他堅信在 2014 年富士康工廠将使用 100 萬個機器人,在代工 iPhone 等産品時實現高度自動化。然而郭台銘的夢想并沒有成真,直到 2019 年,理想中的「黑燈工廠」依然沒有到來,富士康的工廠隻配置了 10 萬台機器人。
在2019年報裡,富士康精密工具産能較上年增長 15%,直接人數降低 26%,人均産值增長 48%,機器代替人的進展肉眼可見。然而在其他更多的工作中,機器人似乎就沒有那麼好看了,蘋果這樣精密的電子設備,對塗膠水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内。而擰螺絲也必須把握好力度,判斷是不是已經擰緊了。
新研發的機器人并不是十分擅長這兩件事情。蘋果的螺絲很小,機器無法感受到擰螺絲的力度;而塗膠水這件工作,一位該團隊的前員工說“訓練有素的中國工人比機器工人更擅長塗膠”。就像蘋果對于 iPhone、iPad 或 Mac 的諸多特性毫不妥協一樣,它也不會滿足于一條産品質量無法達标的生産線。
所以,蘋果想讓機器人來替代工人工作的想法看來是暫時要擱淺了。
02 二、為啥富士康的張全蛋就是強過機器人?
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無論怎麼想都知道是必然産生的現象,機器人雖然好但是無論是編程還是精細化操作,機器人在目前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做到像人類一樣如指臂使,不過其中原因還是需要我們詳細分析:
首先,機器人的确正在替代人類但不是在蘋果身上。蘋果是一家制作消費電子産品的公司,大家最為熟悉的蘋果産品基本上就是iPhone、iPad、MacBook、AirPods等等,這些電子産品都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輕薄,對于人類來說輕薄産品加工其實雖然有難度,但畢竟這麼多年以來中國已經培養了海量的熟練技術工人,對于人類來說學習這種精密産品的加工對于已經非常熟練的技術工人來說僅僅是簡單的進一步調整而已,在擰螺絲的時候,人類豐富的觸覺可以很好地感觸到螺絲給自己帶來的阻力,從而明确地知道輕重的程度。
塗抹膠水更是如此,看上去塗膠水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于蘋果産品的生産來說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你試過手動組裝,會發現控制熱熔膠槍精确的把膠水塗在需要的部位,并且和其他部件粘在一起,是一件并不容易的工作,非常燙手,還容易塗歪,對于人類來說我們還可以熟能生巧,但是對于機器人來說可是堪比登天的事情,正是如此看上去兩個非常簡單的操作,對于人類而言隻要熟練了就好,對于機器人來說可能真的太難了。所以一些粗重的工作可以用機器人來做,而蘋果組裝這種堪比繡花的精細活可能真的不是機器人能夠幹的了的。
其次,機器人的更新換代速度遠不上蘋果的需要。對于機器人來說,我們總是說人工智能,但是到目前為止擁有全方位實踐能力并且已經會自我思考、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雖然每年都有很多機器人研發企業号稱通過了圖靈測試,但是實際上可能并沒有那麼簡單。更何況我們也不可能把類似于阿爾法狗那樣的超級機器人現在就低成本地部署到制造業工廠中去,這就導緻當前制造業的機器人依然是那種笨笨的、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機器人,這就要求蘋果要針對自己的每一款産品去設計調試機器人的程序,然而蘋果的産品發布可都是每年快速更新叠代的,相比于快速更新的蘋果産品來說,根本沒有時間讓工程師們去設計機器人的程序,相比于人類工人隻需要稍稍培訓就可以去新的産品生産線上班,而機器人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自然蘋果也就真的沒辦法指望機器人給自己幹主力了。
第三,機器人的通用性差問題嚴重影響了使用。衆所周知,蘋果的産品是快速更新快速叠代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的,開發機器人需要海量的資源和資金投入,蘋果的産品是具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特征的,一款産品出來可能前幾個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到了後面幾個月就會閑置下來生産開工不足就有可能出現,然而在缺乏深度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想要指望一個生産iPhone11的機器人立馬去生産iPhone12這幾乎是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富士康的工廠中經常出現,上個月造iPhone,下個月就可以造MacBook,中間的培訓切換時間極短,隻有熟練的中國工人能夠達到如此苛刻的條件。
所以,我們知道不是機器人不行,我們要認識到機器人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他們能夠取代很多的工作,但是從目前的角度來說,無論是部署成本還是靈活程度,機器人可能還是比不上張全蛋的,隻有等到某一天機器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的時候,才真正有可能實現對于工人的全面替代,隻可惜那一天并不是今天。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