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産階層呢?按照經濟學上的定義,中産階層指的是: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簡單地來說,達到中産階層,你基本算是到達一個普通人的頂層的,因為你已經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4個層級,隻剩下最終一個自我實現的需求,而現實中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始終是少數,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這個高度。
關于中産階級的标準,目前在經濟學上并沒有一個明确的定義,特别是不同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對于中産的階級的劃分也不一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按照美國研究顧問公司發布的數據,在美國一個全職中産階級的收入标準為10萬美元/年,但這個金額拿到印度去已經算是頂層富豪的水平,而不是中産了;而即使是同一個國家,不同的機構給出的中産階級标準定義也不一樣,比如按照《每日财經網》在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提的及印度國内關于中産階級的标準,就有年收入3000美元、15000美元、26000美元等不同的标準。
國内關于中産階級的标準主要也是非常之多,當然比較有名的是有兩個:一個是福布斯發布的标準;另一個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标準。
《福布斯》早期對于中國中産階級的定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生活在城裡;(2)25到45歲間;(3)有大學學曆;(4)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1萬—6萬美元。
不過這個數據在《2018中國新興中産階層财富白皮書》中又有更新,在白皮書中福布斯對于中國中産階級的定義為:年齡在處于25歲-45歲之間,多居于一二線城市,接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化訓練,多以白領等辦公室一族為主;且可投資資産為30萬-200萬的人群。
其實福布斯的标準有點畫蛇添足,比如一個46歲的人,擁有500萬的可投資産,你說他不是中産嗎?再比如一個小學學曆的,居住在5線城市,年入50萬元,你能說他不是中産?所以關于福布斯的中産定義很寬泛,沒有針對性。
從當前社會的關注點來說,關于中産階級的标準更多的還是以年收入為準,比如之前的《經濟學人》發布的中産标準是年收入在1.15萬到4.3萬美元,權威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定義則是9000美元至3.4萬美元之間;而國家統計局的标準跨度更大,中等家庭年收入為6萬-50萬元。
其實上述标準的,如果以其高值當做中産階級的起點,我認為還算相對合理,以低值計算為中産階級标準,我認為偏低了,比如福布斯的低值年收入1萬美元(折合約6.8萬人民币);《經濟學人》的1.15萬美元(折合約7.8萬人民币)、麥肯錫的0.9萬美元(折合約6.12萬元人民币)以及國家統計局的6萬元。如果按照上述收入可以納入中産階級的标準,那麼國内目前的中産階級可以說是相當普遍了,畢竟年入7萬元(折合月均6000元/月,并不算一件太難的事情)。
真正的中産階級對于我國真正的中産階級,其實之前有網友整理的一個高中低的門檻收入水平表,我認為是比較符合實際的,按照其标準,中産階級的收入門檻大約是年18萬元,對應到月收入大概是1.5萬元/月。
年入18萬元,這個在國内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水平了,不過單以這個要算中産,其實還有一點點名不符實,如果能同時具備以下幾點,我覺得就是一個真正的中産階級了:(1)有房有車,且房貸的額度較小,無房貸更佳;(2)有一定的存款,50萬元起步;(2)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滿足這三點,以目前國内的經濟水平階段來說,基本上在我國算得上是一個中産階級了。
對于你而言,你心目中的中産标準又是什麼呢?大家可以一起來讨論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