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齊魯師範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林松柏在緻辭中表示,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中學時期的學習勁頭,明确學習目标,根植學校文化育人沃土,傳承君子文化基因,踐行“博學明道,崇德象賢”校訓,都能夠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不惑的智者,從而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未來去體驗“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和“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暢快淋漓!
開學典禮上,林松柏結合當前的形勢,給同學講解的題目是《唯智者不惑》。林松柏介紹,“知者不惑”,是先秦儒家尊崇的君子三大德行之一。《論語·子罕》篇有雲:“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為什麼“知者不惑”?因為智能辨物、明以燭理,故不惑。辨物與明理是一體兩面,能辨物則不惑于利,能明理則不惑于道。真正的智者不僅要能辨物,更要明理;既不惑于利,又不惑于道。這樣看來,“智者不惑”就不僅關涉到一個人的知識多寡和道德修養,更重要的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研究認為,作為智者,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質。
第一,智者要明辯是非、善惡。智者之所以不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具備了理性認知和辨别能力,具備了道德理性,因而能夠分清事物的是非曲直,而不至于颠倒黑白。能夠明辨是非曲直,使自己的認識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就可以正确地認識事物,就會心有定力、談笑自若。
第二,智者既要自知、更要知人。正如老子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自知,就是要對于自己的德性、能力及優缺點有清醒的認識。孔子就是謙謙君子的典範,其在《述而》篇中說道:“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意思是說,書本上的知識,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個踐行的君子,我還沒有成功。
什麼是知人呢?知人就是“辨識人之誠僞、善惡、智愚、賢不肖。”知人重在舉善。強調知人,同時還要做到不患人不己知而患不知人也,正所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智者要知當務、識時勢。既要知道當下最着急的事,又要知道當下可以做的事。也就是說,智者雖然知之甚多,但是首要的是要知道當下最為着急最為重要的工作,在具體的境遇中,能夠權衡利弊得失,分清輕重緩急,知道先後順序,抓住主要矛盾,迅速判斷當下應該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
面對當前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同學們來到大學要做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名智者。特别是作為一所師範類高校的學生,同學們将來大部分會從事教學工作,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本來就要求我們具有解惑的本領。不然,以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今年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主題是緻力于“在這個不确定的時代,努力做一個确定的自己”,也是從教育領域對當前現實問題的一種反思。
那麼,大學期間,同學們如何成長為智者呢?
林松柏表示,第一是學習知識。智者首先是有知識的人。孔子認為,智的獲得在于學習,“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孔子本人就是這樣的一位好學者,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知識的積累是素質養成和能力培養的基礎。希望同學們珍惜最美好的大學時光,主動求學好學樂學,用好大學的圖書館,規劃好自己的讀書清單,把讀書當成一種愛好,成為一種習慣。
第二是将知識内化為素質。智者還是有素質的人。外在的知識隻有通過建構,才能遷移到自己的身上;隻有通過個體的内化,才能形成素質,才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第三是要将素質外顯為能力。智者一定是有能力的人。近幾年來,我校在狠抓學風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動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結合“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師範專業認證的三大理念,立足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體辦學定位,大力倡導從知識範式向能力範式轉換。希望同學們積極适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跳出過去學知識、記知識、考知識的傳統窠臼,自覺将知識的學習與素質的養成和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把自己培養成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現代智者。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對困擾,唯智者不惑。林松柏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中學時期的學習勁頭,明确學習目标,根植我校文化育人沃土,傳承君子文化基因,踐行“博學明道,崇德象賢”校訓,都能夠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不惑的智者,從而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未來去體驗“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和“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暢快淋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