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于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煉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内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采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煉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随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粘貼纏繞過程中,運用:“掤、捋、擠、按”等法則,借力制動,舍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禅從學于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删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内含,輕松自然,輕靈沉着兼而有之。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禅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于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于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局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足尖,收時不緊貼于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着地,然後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内功的虛實轉換和“内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随,意動氣随,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松自然,連續不斷松靜自然,獨具靜态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是孫祿堂先生以自己參考了武式太極拳的理法,融會形意拳、八卦拳之精義,而創立的一門以完備人的良知良能為目的的太極拳學術體系。
1、拳理特征:以儒(以《易經》為主)、道(以《道德經》、《丹經》為主)、醫(《黃帝内經》為主)三家學說為理論基礎,構成中和内勁理論(形而上),動靜合一理論(形而下),皮球動力模型理論(技術形态)。
2、技術特點:松、空、圓、活,精剛之至,以式達理,中和含蓄。是于松、空、圓、活之中含有精剛之至之意。以式達理是拳式與道理的統一。該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并用,具有丢而不丢,頂而不頂之能,達勁力完備之效。孫氏太極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種拳術技法,演化為多種打法。同時各式一理貫通,又能多式化一式。構成、特點提要如下:
(1)三維中樞軸:發現并修為主導人體動力的三維中樞軸。
(2)十字運動面:重心移動的水平面和勁力作用的垂直面。
(3)中和勁力球:由中樞軸、運動面的圓研中和狀态,構成形圓意直的中和勁力球。
(4)連續動力源:開合功與鼓蕩勁,一氣貫串,神行不斷。
(5)運作形态:身體形态一三體式。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勁意狀态一蓄神松空。
(6)結構特征:整體協同慣性力與瞬時拱效應的絕對統一,即鞭勁與架勁的絕對統一。
(7)作用機制:圓研之理一構成完備的适應機制:瞬時自動反饋調節機制,即植物神經與中樞神經的高度協同。
(8)作用效果:能丢而不丢,頂而不頂,三拳合一之效。
(9)主要基本功:無極式、三體式、活步左右互換車輪手。
(10)散手訓練特點:由觀形、得意、罩神,而意在彼先,至神知。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之意并用,勁備法全。得神知,合三拳之意,則能神行機圓、動靜合一。産生丢而不丢、頂而不頂、不打而打、打若未打之能。從而完備身心适應機制。不僅能以靜制動,還能以動制靜,更能以動制動。其所以然之理,在于孫氏太極拳之身步有修為動靜合一之效。是為孫氏太極拳技擊訓練之要。
(11)推手步驟與特點:①定步單推手,沾字訣:手接外門、聽彼意、串重心。手随身動,以胯帶肩。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為入門之法。②定步雙推手,控字訣:即制其向、管其節、串其中軸、摧其根。手随身動、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又雲:形、意、神三心調運方法。③活步四正雙推手:有順步、合步兩種方法。④活步四隅雙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⑧大捋,粘控訣:罩其神、聽其意、控其形,走切化弧。是自他共榮、主彼合一的走化方法。非以放人為能事。⑧散推:蓄以形意勁、施以八卦法、用以太極意的散手活步控人方法。以車輪手為其基礎。
3、運作要訣:動中求靜、抱圓守一,順中用逆、逆中行順,一氣貫穿、連綿不斷、純以神行。
4、太極式之意:遵易經說,天地左旋右轉,其内結構已具。故此式有氣之升降,勁之圓研,虛實陰陽轉換之理及其作用機理已由此式萌發。所謂起點之意即由上面兩式萌發,至起式完成,是為起點之意。孫祿堂老先生指出:“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原妙也。”認為太極拳是“将其起點中和之意,逐漸推之,貫于周身,無微不至。”故孫氏太極拳是一套邏輯貫通、學理确切、結構開放、體用完備的學問體系,構成了以東方傳統哲學思想為指導的、以完備人的良知良能為目的的修身實證體系。
5、簡述無極式與中樞軸:劍雲老師曾對我說:“無極式、太極式、三體式三式,本是一個學問中的三個步驟,不是并列關系。無極式:遵易經說宇宙有天軸,人亦有先天之軸,即是先天之軸,非後天努力有意所為,故站無極式要無思無相,開始練習時,唯将百會、氣海中心與足跟相關照而已。此種關照亦是有意與無意之間,非強為而成。日久三點自然連成一無形之軸,身上感覺确切,上下一氣貫通,身體動止無不自然以此軸為樞。如此,則無極式已可稱始入門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