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聲明:本文為心西遊季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注明:轉自“心西遊季”頭條号,作者Nicole。
極簡主義近年很流行,許多身邊的朋友都嘗試過所謂的“斷舍離”。
“瞬間”扔掉大量沉積不用的物品,房間頓時清爽了不少,那種心情就像是暴風雨過後的晴朗天空,輕松務必。
然鵝,過不了多久,發現自己的周圍又開始充滿了雜物,也沒有心思去收拾。
還有不少家長會發現,自己孩童的房間總是雜亂無章到極緻,這些孩童仿佛對自己周圍環境的整潔并不在乎,更不要說“斷舍離”了。
也許您會認為這是個人性情所緻,有的人喜歡整潔,有的人對整潔要求不高,其實不然。
因為Nocole老師要給大家分享一個全新的重要概念:微壓力源對于我們身心健康和人生狀态的重要影響。
01
雜物 雜念=壓力過多
首先請想象一下:
一個人的屋子裡堆滿了各種雜亂的文件,各色各樣覆蓋着一層灰塵的裝飾挂件、電子設備等雜物,這從風水角度來說,被認為是會給人的生活帶來消極影響的。
因為雜物會造成“能量流通不暢”。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無論是這些我們周圍環境中的雜物,還是我們内心世界裡的“雜物”(雜念),都是我們的生活中所承受的“壓力”的顯現。
當我們的生活中承受了過多的“壓力”,我們就會感到内心裡會有更多的“雜念”,同時我們的外在環境中也會出現更多的“雜物”。
02
近年來興起的“微壓力源”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把壓力稱為“21世紀的流行病”。
這是因為很多現代社會中常見的身心健康問題都和壓力有着直接的關系。
比如慢性疲勞,焦慮抑郁,記憶力下降,消化問題,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等。
據統計,需要去求醫的患者的80%-90%的身心健康問題都是和壓力相關。
但是什麼樣的壓力才算是壓力呢?
我們知道壓力也分為三種:
即積極壓力(有益的短期壓力),可以承受的消極壓力,有害壓力。
除了這個劃分壓力的方法,近年來,還有一個全新的關于壓力的概念,刷新了我們對于壓力的普遍性的認識。
這個概念叫做“微壓力源”(Micro Stress Dose - 以下簡稱MSD)
當我們通過“微壓力源”的概念來檢視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現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這種微壓力源無處不在,數不勝數。
微壓力源的例子:
一位媽媽早晨5:45被鬧鐘叫醒(MSD1),匆忙起床開始去廚房準備早餐(MSD2)。
在準備早餐的時候,她看到手機裡的信息顯示(MSD3),是昨晚一位同事的關于一份工作報告需要她進行修改的留言(MSD4)。
接着她打開冰箱,發現裡面的一些蔬菜的顔色開始顯得不那麼新鮮(MSD5),懊惱自己為什麼不在昨天就用這些食材做一頓飯(MSD6)。
她準備好了早餐,就去叫孩子起床,但孩子賴床(MSD7),于是她就開始和孩子鬥智鬥勇(MSD8)。
她好不容易說服孩子來吃早餐,在過道裡又發現家裡的寵物狗昨晚把水杯踢翻了(MSD9),水撒了一地。
她就拿着拖把開始拖地(MSD10),然後發現自己因為還沒有吃早飯,有點頭暈目眩(MSD11)。
拖好了地闆,她趕快去廚房吃飯(MSD12),這時候孩子的校車來了,她趕緊把孩子送上校車,回來後發現今天的天氣預報裡說可能會下雨(MSD13),她就想究竟她有沒有在孩子的書包裡放了雨傘(MSD14)。
她覺得自己早晨太忙,就忘了給孩子的書包裡放雨傘,她感到很懊惱(MSD15)。
她看到桌子上有新鮮的水果和奶油餅幹,覺得還是奶油餅幹更有魅力,明知缺乏營養,她還是拿起一塊奶油餅幹(MSD16),然後給自己沖了一杯濃咖啡(MSD17),進入新的一天的“戰鬥狀态”。
以上的場景,按照壓力專家的評估,這位年輕的媽媽一大早足不出戶,就已經經曆了至少17種不同的“微壓力源”!
03
“微壓力源”造成身體長期處在副交感神經主導狀态
為什麼心理學家會把上面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命名為“微壓力源”呢?
這是因為,這些“微壓力源”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啟動我們自主神經系統中的負責“戰鬥與逃離”的交感神經狀态!
實際上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是在使用這種“副交感神經狀态”,這是一種慢性的“心理應激狀态”。
當我們長期不得不面對各種生活中這些看似微小的挫折和不快,我們的神經系統,始終無法“換擋運行”,而必須始終處在一種高度緊張亢奮的狀态中。
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就這樣一直處于一種長期的消耗狀态。
關于這些“微壓力源”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因為它們看似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因此也會不太被我們所注意。
但是這些在我們的注意力之外的微小壓力和消耗,卻會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據統計85%的人都經常處在各種“微壓力源”之中,從而身心處于一種持續的“無法放松”狀态中。
而人體的很多重要功能在這種交感神經主導的狀态中,是無法整場運行的。
比如我們的消化功能,荷爾蒙功能,機體修複功能,以及極為重要地影響着我們心理情緒健康的神經元功能等。
這些微壓力源,在一個信息超負荷,工作超負荷,飲食不健康(高糖高油脂)的時代,給許多人帶來了身心健康問題。
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把這種類型的“微壓力源”歸為第三類壓力,即“長期的有害壓力”。
04
“壓力阈值”與壓力劑量
每一個人對于“微壓力源”的耐受能力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按照壓力專家們的說法,每個人都有一個“壓力阈值”。
當所承受的壓力劑量尚未超過這個“壓力阈值”的時候,身心層面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但是當壓力劑量超過了這個“壓力阈值”,一些身心健康症狀就會浮現出來。
我們可能無法衡量自身的“壓力阈值”,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覺察和判斷壓力劑量是否“超标”。
如果我們可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時常讓自己對于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保持一種清醒的覺察,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做出調整,避免讓自己“壓力爆棚”。
05
微壓力的具體分類和改善方法
壓力的來源:
研究人員們将這些五花八門的“微壓力”按照它們的主要驅動因素,劃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微壓力”
當我們的工作量和人際關系壓力不斷增加且無法被我們所控制的時候:
第二類“微壓力”
這是一些會“損耗”我們的“情緒儲備”和“情緒狀态”的壓力源,換言之,就是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而自己又無法做出任何改變的事情:
第三類“微壓力”
這是一類會令我們的個人價值觀和自我觀念産生挑戰的壓力源:
第四類“微壓力”
這是指缺乏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飲食所帶來的壓力:
第五類“微壓力”
這是指缺乏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壓力:
減少微壓力劑量的方法:
一個簡單的減輕“微壓力源”的呼吸練習:
每當感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令自己呼吸加快,身體的壓力應激反應上升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就更容易變得充滿攻擊性。
因為我們的身體在壓力下會進入一種“戰鬥狀态”。
此時,就需要讓自己通過下面這個呼吸練習來放松身體,平緩情緒,這可以令我們在壓力下依然保持清晰和冷靜的身心狀态。
放松身心的“3-4-5呼吸法”:
原創聲明:本文為心西遊季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注明:轉自“心西遊季”頭條号,作者Nicol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