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首任宗座代表剛恒毅總主教在上海召開全體中國主教會議,6月12日,即會議閉幕日,剛恒毅率領全體中國主教舉行将中國奉獻給聖母的隆重典禮;次日,又率領15位主教赴佘山,再次奉獻中華于聖母。
受到中國第一次天主教公會議的推動,1925年4月24日,佘山山頂大堂開始拆除重建,由葡萄牙籍神甫葉肇昌負責設計施工,由姚宗李主教祝聖了基地。
修建工程曆時十年之久之久,到1935年11月16日才竣工,由當時的主教惠濟良主持祝聖彌撒。
葉肇昌對工程管理十分嚴格,樁基一直打到岩石上,施工時不符合規定即要返工;磚砌定質定量,不符合要求必須推倒重砌。
天主教堂與山融為一體,輪廓直轄市自然,堂紅山綠相映成輝。整個建築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體現了建築美學上右對稱中不對稱的美感。
傳說東漢有一名佘姓将軍,功成名就後,隐居此片幽寂的山林。後人便以将軍之姓名山。現東佘山有佘将軍廟。
教堂内設3000個座位,可容納近4000名教徒,而且音響效果極佳。
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鑲嵌五彩玻璃,頂部蓋以碧色的琉璃瓦。高聳的鐘樓,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隻大鐘,塔尖高38米,是由紫銅鑄成的聖母像,高8米。
聖母高舉雙手呈十字狀的小耶稣,寓意歡迎各地前來的朝聖者。
從山腳到山頂的曲折小路上有147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難浮雕,還有3座聖亭和一個中堂,逐級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聖亭,中堂及山頂教堂聯成一體。
信徒們到佘山朝聖時,沿着曲折的苦路逐級而上,領略耶稣代人受難的經曆。
不得不提的一個佘山經典就是:明末文學家陳繼儒(号眉公)晚年在南麓築東佘山居,閉門著書治學,攻金石書畫,有60卷《陳眉公全集》傳世。
首都故宮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均收藏了他的詩畫。陳閑暇時以垂釣為樂,而靠近天主堂建址的矶石正是眉公垂釣處。
老故事老傳奇織成了老上海,也織出了一個關于佘山天主堂的夢,在這個夢裡,佘山天主堂悄然站立,不言不語,将自己站成偉岸的模樣。
《上海的記憶》紀錄片裡有無數令人神往的老建築,一棟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情。佘山天主教堂就如滄海裡的一珠淚,翻開老上海的畫冊,就可看見正廳中那烨烨生輝的耶稣像。
作者 | 幾多深與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