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

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6:47:57

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又到一年清明,在這“雨紛紛、欲斷魂”的時節,人們祭祖、掃墓、追憶親人,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敬仰幾位讀者講述了恩師和親人的故事,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老友故事清明将至)1

懷念老友的唯美句子

又到一年清明,在這“雨紛紛、欲斷魂”的時節,人們祭祖、掃墓、追憶親人,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敬仰。幾位讀者講述了恩師和親人的故事,表達對逝者的思念。

追憶啟蒙恩師

董軍:王志國是省會的一位退休幹部。由于酷愛寫作,退休後他成為報社的通訊員。他寫的文章生動感人,經常在報紙上刊登,如:《五朵金花的大學夢》《為愛戒煙》《老師鼓勵我當好兵》等。

2017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王志國認識了。随着了解增多,他知道我有寫日記的習慣,便動員我向報社投稿,并送給我許多報紙、雜志,讓我從中學習,提高寫作技能。我苦于缺少素材,他就告訴我不要隻盯着一個話題,生活絢麗多姿,各個方面都可以寫。他指出了幾個方向供我參考,哲理、旅遊、美食等。

前年年底的一天,王志國發來微信,告訴我《燕趙老年報》有征文活動。我雖然也投過幾次稿,但是信心不足,怕寫不好。他鼓勵我打消顧慮,放手去寫。稿子完成後,我先發給了他,請他修改。王志國看過後說了一句:“是篇好文章。”類似這樣的評語,每次投稿他總會說上幾句。

王志國像一位老師,耐心引導我走進了投稿的行列。我像一位小學生,習慣了有他為我帶路。我的稿件在《燕趙老年報》發表了,平生第一次投稿成功,給我帶來很大驚喜,從未有過的成就感讓我意識到,遇見好老師真是幸運。

2019年7月,王志國查出了肺癌晚期。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病情有所控制。他筆耕不辍,《一個肺癌晚期患者的自述》就是在出院後完成的。在這篇幾萬字的叙述中,既有王老師對疾病的客觀認識,也有對生命的無限渴望,更有對家人、朋友的眷戀之情。除此之外,王老師沒有中斷投稿,最後見到他的文章《一碗餃子的啟示》發表在去年3月8日的《燕趙老年報》《憶往昔》版上。此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王老師的腿部,他雖拄上了雙拐,但頭腦清晰,仍叮囑我堅持寫作,有了稿件就發給他看。

去年7月9日,我去看望王老師,隻見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臉色灰暗,見到我就說:“這次從醫院出來怕是寫不成了。”沒過幾天,王老師發來幾組詞:小草渺小、心胸寬廣、特立獨行、頑強、精神永存。又發來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猜王老師病情惡化了,否則,他是不會讓我将這些詞串成一篇散文的。“荒原小草”是王老師的筆名,他想讓我代替他來完成最後一篇文章,我内心除了感激外,剩下全部是悲傷。原以為找到了靶向藥物,可以延長他的生命,沒想到那次探望竟是最後一别。

之後3個月我們的聯系少了,我不敢給王老師打電話,怕聽到壞消息。去年11月初,他的微信頭像換了,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打電話到他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王老師已于10月25日離開了這個世界。

放下電話,我注視着窗外,站了很久,心裡空得像是沒有東西托住一樣,直往下沉。這天我在日記中寫道:“王老師走了,我失去了拐棍,以前他幫我改病句錯字,聯系編輯,幫助發稿,如今再沒人幫了,報社的征文信息從他那兒也聽不到了,我不得不學着一個人自立起來,這種剝離撕裂的成長令人痛苦、難忘。”

記得王老師對我說過的話:“一定要堅持寫下去,因為文學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寫作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沒能見王老師最後一面,我就用這句話向他告别吧。我相信,王老師已經回歸了精神家園,此時,他可能正坐在溫暖明亮的屋子裡又開始了新的寫作。

母親,我永遠愛您

邢雲鳳:臨近清明,越發思念親人。今年因為疫情不能回老家祭奠雙親,我常常獨自一人靜靜地出神。往事如煙,思念久久揮之不去。近幾日經常夢見父母親健在時的情景,遠在異鄉的我獨自承受着失去雙親的悲痛……

母親離世的那一刻,我和三姐守在母親的身旁,我們姐妹倆誰也沒有想到那一天母親會離我們而去。我們整整哭了三天,哭得我們死去活來,記得鄉親們要把母親遺體放入靈柩的那一刻,我使勁拽着母親早已冰涼的手,死活不願意離開母親……如今,想起在靈柩裡靜靜躺着的母親,我仍是感到魂斷心痛、撕心裂肺!我整整喝了半年的中藥才把身體調理過來。

小時候家裡日子過得很清苦,我們姊妹兄弟6人,手巧勤快的母親會做縫紉活,她就做好褲子拿到集上去賣。那時候我們還不懂事,常常盼着母親去趕集,盼着母親買回好吃的油條。那時候哪裡體會到大人的辛苦。我們姐妹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母親獨自一人背着糧食坐火車去外地換紅薯幹。她一輩子不閑着,到現在,全家老小的鞋裡還墊着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的鞋墊。

我記得小時候一覺醒來,常常看見母親還在油燈下給我們幾個孩子縫補衣服、做鞋子。有時我醒來問母親:“夜深了,您怎麼還不睡?”母親低聲催促我:“你快睡吧,我不困。我給你們把這件衣服縫好再睡……”後來外甥女、我的兒子等小一輩的孩子們還是穿着母親親手做的棉褲、棉襖。如今,母親離開我們10年多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還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仍是那樣的慈祥。

可能是長期不在母親身邊的緣故,在母親剛去世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難以接受母親去世的現實,總認為我在他鄉上班,而她還在老家。隻有拿起電話想和她通話時,理性才喚醒我:母親已接不到我的電話了,永遠也接不到了……此時,愁思、沮喪就會一起向我撲來。對母親的思念,讓我切切實實體會到了心中的惆怅和失去母愛的痛楚。

母親,我永遠愛您,您那無私奉獻的母愛,我們做兒女的鋪開藍天、大地也寫不盡,也報答不完。

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母親的孩子,好好盡我的孝心,希望我們的母子緣很長很長……

思念我的老伴

梁風山: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就要到老伴走後的第二個清明節了。

從1956年11月我和老伴結婚,至今已經快70個年頭了。結婚後老伴離開老家的父母,而我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她身邊,留她一人獨自生活。那個年代,我的工作單位屬于流動性質,沒有固定的家屬居住地,老伴住的都是臨時搭建的平房,有時住的還是席棚。當時的住宿條件是現在年輕人無法想象的,冬天沒有暖氣,隻能在屋内生火做飯,買煤、打煤餅這些活兒都是老伴一個人幹,夏天也是在屋子裡生爐子做飯,真是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熱得像火爐。

女兒剛出生時,生活用品極度匮乏。老伴和女兒在内蒙古包頭市生活,由于營養跟不上,奶水不夠吃,老伴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去賣牛奶的站點排隊,搶購每天供應的二兩牛奶。有時候牛奶貨源不足,隻能給女兒喂些米湯。由于營養不良,女兒比同齡的孩子瘦小很多。

1963年兒子出生了,老伴帶着兩個孩子生活,真是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1966年,老伴積勞成疾,患上了肺結核。我聽女兒說,有一天晚上,老伴發燒得很厲害,不得已隻能讓6歲的女兒在深夜摸黑去找鄰居幫忙,把老伴送到醫院。即使病成這樣,老伴還是咬牙堅持不住院,就是怕兩個孩子沒人照顧。

那個年代,買煤也是家裡一件大事。由于孩子們年紀小,老伴不得不拖着病弱的身體自己出去拉煤。有一次趕上下大雪,煤車陷在泥濘的路上,怎麼也拖不上來。老伴當時的心情可以用絕望來形容。一想起這些事,我心裡就特别難過。

後來生活條件改善,孩子們也長大了,我也調回了石家莊,回到了老伴身邊。我們住上了樓房,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家裡也買了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做飯用上了天然氣,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缺。可沒幾年,老伴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女兒、兒子對她都很孝順,但最後老伴還是走了。

老伴走後,當我難以入眠時,當我散步晨練時,當我翻閱相冊時,她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現在眼前,禁不住悲傷落淚。老伴,我好思念你。

無法彌補的遺憾

李國新:清明節到了,我又想起爺爺。

上世紀90年代初,爺爺70多歲,身體不好。那段時間他的行為有些怪異,我不在家時,他就到我的房間翻箱倒櫃。那時家境拮據,也沒有什麼值錢東西,但有時我會買一些給孩子吃的零食。對爺爺的行為我一直裝不知道,怕爺爺多心。

可是,有一回爺爺到我的房間,把一包沒抽完的“黃鶴樓”香煙拿走了。我不抽煙,那是辦公室用來待客的,我帶回來是想留着下次用。我發現煙不見了,就問爺爺,爺爺笑着說是他拿了。其實,爺爺一根也沒有抽,我不知為什麼來了無名火,說了一些後悔至今的氣話,爺爺也氣壞了,他把煙還給我了。那段時間,我倆都不說話。

後來,爺爺生病走了。走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問奶奶,易長還沒回來嗎?易長是我的小名,我小時候多病,爺爺希望我容易長大成人。後來奶奶告訴我,這是爺爺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直到那時,爺爺還記挂着我,我聽後嚎啕大哭,後悔自己不懂事。奶奶說爺爺是生病了,他之前從不拿别人的東西,讓我不要計較。

這件事壓在我心頭幾十年了。遺憾不能彌補,願爺爺可以原諒我。

清明時節悼念母親

郭潤生:我的母親沒有上過學,但她有一手紡線、織布的好手藝。我9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祖父母已年近70歲,兩個哥哥參軍在外,家庭的重擔落在母親肩上。

母親裹足纏腳,但還是經常到地裡幹農活,鋤地拔草,除蟲施肥。到了春冬季節,母親就開始織土布,我記得自己常常在睡夢中被機杼聲驚醒。就這樣,在微弱的煤油燈下,母親飛針走線,做衣衫、鞋襪。

我穿上母親做的粗布衣服、鞋,揣着一塊石闆去上學。師範畢業後我分配到學校教書。母親囑咐我好好教農家子女,農民不能當“睜眼瞎”。再後來,我開始教高中,仍然蓋着粗布裡子的被子,記着母親的諄諄教導。千言萬語,慈母的恩情說不完。

1981年,母親70歲時因病去世。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不由得想起勤勞善良的母親,希望您在天堂好好休息,不要太累了。

兒子,我們很想你

王銀海、甯秀蘭:尚清吾兒,光陰似箭,你患病早逝,彈指間已23年,但我們對你的思念卻日益蔓延滋長。

你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是學校的好學生。工作上也被領導賞識,擔任廠團委書記。後來,你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我們怎麼舍得如此優秀的你離去。

1993年,你得了“擴張型心肌病”,6年後離開了我們。你才39歲啊,白發人送黑發人,讓我們悲痛欲絕。尚清你不用擔心,現在你的兒子已成家立業,有了一對可愛的孩子,孩子們都己經上學,而且學習成績像你一樣十分優異。我們雖然都年逾八旬,但身體健康,你放心吧,不用挂念我們。

■記者感言

一份恩師之情,令董軍難以忘懷,王老師的離世成了她銘記一生的遺憾。邢雲鳳道出了萬千兒女的心聲:父母在世時,自己能珍惜,好好地盡孝,該有多好。梁風山與老伴一同從貧苦日子裡熬出來,隻求年老了能多享享福,老伴卻撒手人寰……

每到清明節,我們總會想起身邊去世的親人,緬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珍惜眼前人,不再留下遺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