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文學常識題? 一、寫作背景: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葉相傳在周代的時候,周王朝設有采詩官,每年的春天,采詩官就坐着小車到各個地區去采訪,把能夠反映當地人民生活狀态的詩歌民謠進行收集整理,然後演唱給周 天子聽周天子可以通過這些詩歌,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民的疾苦, 并依此修改和完善國家政策 這些作品經過後人的整理,編訂成冊,後經孔子修訂,至西漢 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它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 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 面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詩經文學常識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寫作背景: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葉。相傳在周代的時候,周王朝設有采詩官,每年的春天,采詩官就坐着小車到各個地區去采訪,把能夠反映當地人民生活狀态的詩歌民謠進行收集整理,然後演唱給周 天子聽。周天子可以通過這些詩歌,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民的疾苦, 并依此修改和完善國家政策。 這些作品經過後人的整理,編訂成冊,後經孔子修訂,至西漢 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它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 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 面貌。
《詩經》的作者來自于全國各地,成分也十分複雜。就詩歌的 性質來說,《雅》《頌》基本上是為特定目的而作,在特定場合中使 用的樂歌,《國風》大多是民歌。這些民歌多是由無名作者創作, 既包括勞動者、士兵,也包括相當一部分屬于“士”和“君子”階 層的人物。他們在當時所處的時代之下,針對各自所面臨的事情寫 下詩篇,主要包括了社會風俗、婚戀、徭役、戰争、諷刺統治者醜 惡嘴臉等主題。
《詩經》成書以後,流傳很廣。雖然後來曾遭受秦始皇焚書的 浩劫,但由于它口耳相傳、易于記誦的特點,得以保存至今。
二、内容概述:
《詩經》現存三百零五篇,是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這五百年 内創作出的,不同的作品産生的時代背景各有不同。“十五國風” 大多是人民群衆在日常生活中,出于生活的感想而進行的口頭創作 集中反映了這一段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大小雅”是統治階級的 樂歌,主要是描寫宗族在一起祭祀和宴會的場景,還有幾篇是叙述 周朝祖先的事迹和武功的。“頌”是貴族文人創作的,用來作為宗 廟的樂歌和贊頌祖先神明,其中也有一些是描寫農業生産的詩。
我們可以從内容上将《詩經》分為六類:
第一類是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這類的作品大多保存在“大雅 和“頌”當中,大多以祭祀和歌頌祖先為主。或叙述部族發生、發 展的曆史,或贊頌先人的德業,主要目的是歌功頌德。如《生民 寫了周朝始祖後稷的誕生神話和他對農業的貢獻;《公劉》講述周 朝先祖公劉率領周人進行遷徙、定居的生活;還有記述文王、武王 業績的作品等。
第二類是農事詩。《詩經》中有很多直接描寫農業生産的詩, 如《臣工》《豐年》《載芟》等,其中《七月》是最有代表性的一 首,它是“風”詩中最長的一篇,一共8章88句380字,直接反 映了周朝人民的農業生産,是農事詩中最優秀的作品。
第三類是燕飨詩。主要的内容是君臣、親朋歡聚在一起宴飲 的盛況,如《小雅·鹿鳴》就是天子宴群臣的詩。由于周朝實行 的是宗族分封制,所以統治階級大部分都是同一個氏族的人,因 此周族的宴會十分頻繁,由此産生的詩作也大部分反映的是熱鬧祥 和的景象。
第四類是怨刺詩。這類詩作主要産生于西周的末期,其中大量 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蕩不安,并對于這種現象進行了 諷刺。這類詩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國風”當中,如《民勞》《蕩》 《節南山》《碩鼠》《南山》等,有的是諷刺不勞而獲、貪得無厭 者,有的則是揭露統治者的無恥與醜惡,辛辣的諷刺中蘊有強烈的悲憤和不平。
第五類是戰争徭役詩。其中有些是從正面描寫天子、諸侯的武 功,表現了強烈的自豪感,充滿樂觀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漢》 《常武》,“小雅”中的《出車》《六月》等;另有一些則表達的 是厭戰思鄉的情感,如《小雅·采薇》。
最後一類是婚姻愛情詩。《詩經》中寫得最多的大概就是 這類題材的詩了,有寫男女之間互相愛慕的詩,如《邶風·靜 女》;有寫女子對男子的思念的,如《鄭風·子衿》;有寫男 子對女子愛慕的,如《周南·關雎》;還有寫婚姻家庭的,如《 衛風·氓》
三、經典選讀
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萊,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萊,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四、藝術特色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詩篇創作的源頭。關注現實,抒發真 情實感的創作态度,使得(詩經)具有強烈而深厚的藝術魅力。
抒情詩是《詩經》的主流。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 《國風》中的個别的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正如 《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叙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一樣,《詩 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以後 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這也成了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這些 詩歌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 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詩經》中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就是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 表現手法。賦指的是平鋪直叙,鋪陳、排比,相當于現在的排比修 辭方法。例如在《豳風·七月出》中鋪叙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 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 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在《衛風·氓》中,倒叙了棄婦 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 決絕。這些都體現了“賦”的特點。比就是比喻,相當于現在的比 喻修辭方法。如《魏風·碩鼠》中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邶 風·新台》中把淫亂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 大的諷刺之意。興是托物起興,先描寫其他的事物,然後借以聯想, 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于現在的象征修辭 方法。像《周南·關雎》中以貞鳥雎鸠的“關關”叫聲,聯想起人 的男女之情;(魏風·伐檀)中以奴隸們的伐木聲起興,聯想到奴名 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在《詩經》中,賦、比、興三種手法常常是 交替使用的,如(衛風·氓)是賦體,但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籲嗟鸠兮,無食桑葚”又顯然體現了托物起興的特點。另如《衛 風·碩人》,用鋪陳的手法描寫莊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膚治 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傳神地表現出莊姜的天生麗質,這 顯然也有了比喻的功能。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 征的重要标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
《詩經》的藝術特色還體現在句式和章法的使用上。《詩經》以 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 果;在用詞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聯綿詞來描述事物的形狀、 聲音;語句上常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 都隻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歎、回旋跌宕的效果。這是歌謠的 種特點,可以借此強化感情的抒發。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 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我們現 代詩歌中的用韻規律,《詩經》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詩經》的語言也極具特色,詩篇中包含了豐富的詞彙和修辭 手段。《風》《雅》《頌》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與《風》相比,《雅》 《頌》多用整齊的四言句,而《風》多用雜言,句式靈活多變;《小 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少見 《國風》中具有大量的語氣詞,而《雅》《頌》中少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