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11:53:01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

棕亭橋

圓明園盛時的橋涵蓋了中國傳統園林裡的大多數橋梁類型,有平橋、拱橋、亭橋和廊橋等多種類型。造型優美的橋兩側還會有建築、雕塑、山石、花木配置,進一步豐富了橋的整體景觀,與兩岸的環境融為一體,更好地表現造園意境。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

碧瀾橋

在往期内容中,小編曾為大家主要介紹過園中現存和複建的一些橋梁,相信有的小夥伴兒們還是意猶未盡,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今天小編就以“圓明園四十景圖”為藍本給大家介紹一下盛時圓明中的那些橋梁。

平橋

平橋一般跨度較小,橋身較低,鄰近水面,造型簡潔、輕快、小巧,自然而親切,與水岸環境協調統一,其中包括木橋和石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3

多稼如雲木闆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4

洞天深處三孔木闆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5

镂月開雲五孔木闆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6

月地雲居三孔木闆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7

蓬島瑤台木曲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8

慈雲普護五孔木闆橋

大多數木橋主要是為了交通便利而搭建,景觀功能并不突出。在溪流跨度較小,水淺之處,搭上一塊木闆便成了橋。若兩岸距離較遠則需以木頭做梁架橋,為了便于船的通行橋中央不設欄杆,搭上一塊木闆,船通行時可随時取走。不通船的橋則中央加設簡易的欄杆,有的木橋根據造景的需要,做成曲橋,增添了婉約之感。帶有欄杆的橋,橋身一般塗成朱紅色,柱頭則為綠色,鮮豔的色彩搭配在綠柳如茵的岸邊格外醒目。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9

魚躍鸢飛石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0

杏花春館石橋

石橋為了通船,通常兩側的橋墩都比較高,以青石砌成,或結合虎皮石砌成,橋面為木質,有的為木闆搭設便于移動。不通航的石橋比較低平,貼近水面。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1

蓬島瑤台石曲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2

慈雲普護一孔橋

紫碧山房澄素樓與岸相接的石橋通體均為石質,乾隆曾作詩寫道:“層屋鏡中央,石橋接徑長”。慈雲普護與碧桐書院連接的一孔橋,橋身平直,青石和虎皮石砌築的橋墩以木質橋面連接,欄杆則采用西洋的瓶式陶欄杆,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橋梁。

拱橋

圓明園中的拱橋均為石質,經久耐用,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充分發揮拱券結構的力學性能,具有較大的跨度,券洞下可以通船。單拱石橋弧線優美小巧,古樸大方;多拱石橋橋身平緩,橋洞大小不一,富有節奏和韻律感,橋欄杆多為漢白玉雕刻而成,且樣式各不相同。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3

正大光明出入賢良門前石拱橋

皇帝從正門進出圓明園時,必須經過正大光明出入賢良門前的石拱橋,橋身寬闊平緩,便于皇帝乘禦辇通行。為保持滿族人騎射的傳統,皇帝經常命人在此橋前較射,乾隆帝總要親自示射,以顯身手,射者站在橋北,向西射靶。道光十九年(1839)将石拱橋改為平橋,射者站在橋北、向南射靶。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4

多稼如雲單拱石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5

萬方安和單拱石橋

多稼如雲和萬方安和各有一座小巧的圓拱橋,有如玉帶一樣的圓拱橋,拱高而薄,小巧而靈秀,連接堤岸時形成挺拔起伏的曲線,富有動态的美感,橋身與倒影宛若圓月。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6

方壺勝境湧金橋

造型最為優美的當屬方壺勝境的湧金橋,拱券的造型為花瓣型,與倒影合在一起仿佛一朵盛開的海棠花,非常别緻獨特。

河岸寬闊處修建的多孔拱橋,拱券下可以通船,而橋面則比較平緩,橋拱一般為3個,最多的有9個。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7

鴻慈永祜石拱橋

鴻慈永祜(安佑宮)“門五楹南向為安佑門,門前白玉石橋三座”,供皇帝及大臣行走,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木橋,跨過石橋設立了三座三間四柱九樓琉璃牌樓,呈東南西三向環列。進入安佑宮琉璃券門後還有漢白玉單孔石券橋三座、安佑宮正殿為全園等級最高的建築,單從橋的規模可見一斑。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8

方壺勝境石拱橋

方壺勝境迎薰亭之北,三孔石拱橋連接殿宇,此橋稱為大橋或天橋。橋南北兩端各建一座二柱琉璃牌坊,南坊額曰“芝田日永”、“阆苑春深”,北坊額曰“鳳鳴珠樹”、“麟舞春深”,乾隆五年(1740)六月鑄爐處奉旨成造銅盤龍、伏鳳各一隻。次年七月安設在方壺勝境前大橋兩邊。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19

曲院風荷九孔橋

曲院風荷的金鳌玉蝀橋為九孔石橋,因橋兩側各有一座牌坊,西為金鳌,東為玉蝀,因此得名。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0

平湖秋月石橋

平湖秋月五孔橋是拱橋與平橋的結合體,此橋通往四宜書屋(内有大船塢),橋身很高,中央橋洞為矩形,兩側各有2個圓拱。

亭橋

亭橋兼具亭與橋的特性,可駐足休息、納涼賞景,園橋本身造型就十分優美,施以彩繪的橋亭輕巧活潑,更是錦上添花,構成絢麗多彩的水面景觀。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1

上下天光亭橋

上下天光涵月樓東側曲橋上設六方亭“奇賞”,西側曲橋上為“飲和”三間水榭。将曲橋與亭榭和樓閣結合起來,“垂虹架湖,蜿蜒百尺”,禦園中僅此一例,延長了賞景的路線,既可漫步橋上信步而行,亦可亭榭中閑坐,後湖風光淨收眼底。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2

長春仙館鳴玉溪橋

長春仙館鳴玉溪橋,為跨溪石拱橋上構三開間歇山頂亭橋,此橋為清帝從後湖到長春仙館必經之水路。此橋南面有瀑布,經過時可聞清音,如擊玉之聲,因而得名。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3

夾鏡鳴琴亭橋

福海南岸的夾鏡鳴琴橋取自李白“兩水夾明鏡”的詩意,橋身為石砌高橋,上方是重檐四方攢尖亭,此亭未施彩繪,樸實無華。橋東邊山崖有股流泉跌落,于亭中可聞瀑布清音,如琴音作響,眺望福海碧波蕩漾,詩意盎然。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4

曲院風荷棕亭橋

曲院風荷棕亭橋為四方攢尖亭石橋,橋面鋪木質地闆,亭頂鋪棕,因而得名。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5

别有洞天亭橋

别有洞天還有一座簡易的亭橋,以竹為欄,似一座水上的籬笆。

廊橋

南方多雨,這類橋很常見,然而在皇家園林中并不多見。與亭橋一樣,廊橋也是園林中重要的景觀節點。廊橋兼具橋和遊廊的特點,既是水上通道,又分隔了水面空間,透空的橋身和廊柱使空間似隔非隔,隔而不斷。駐足廊橋,廊内彩繪清新淡雅,向外可以憑欄遠眺周遭如畫風景,向下則可俯視橋下清澈的湖水和魚兒悠遊。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6

三潭印月廊橋

三潭印月旁曲折的廊橋,造型優美,蜿蜒連接兩岸,具有十分良好的觀景效果,向西可以觀水中模仿西湖同名景點意境的三座石墩,向東則是方壺勝境美輪美奂的亭台樓閣,意境悠遠。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7

濂溪樂處曲廊橋

濂溪樂處的曲廊橋,回字形的廊橋上有亭、榭和軒,有效地填補了水面的空曠,且曲廊周圍菡萏密布,可以從橋上各個角度欣賞荷花美景和湖光山色。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8

方壺勝境正殿與兩側殿宇

連接的單拱雙層廊橋

方壺勝境正殿與兩側殿宇連接的單拱雙層廊橋,廊柱與整體建築一緻,金碧輝煌,裝飾華麗,上下皆可通行既美觀又實用。

圓明園的橋造型優美,雕刻精細,不僅代表了當時清代造橋的精湛工藝,而且其中豐富多彩的彩繪設計也反映出了清代皇家園林的造園水平和時代風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

《圓明園的橋梁藝術》餘莉

[編輯]

付 懷 東

頤和園十七孔橋風光(山水之間的别樣景觀)2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