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

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09:53:16

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100首經方方證要點——幹姜附子湯【原創】,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100首經方方證要點)1

甘草幹姜附子湯配方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幹姜附子湯【原創】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劉志龍 黎崇裕

【組成】幹姜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方歌】幹姜附子治少陰,陽虛煩躁夜則甯。不嘔不渴無表證,身無大熱脈微沉。

【功用】急救回陽。

【主治】傷寒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

【方解】幹姜辛以潤燥散煩,和表裡之誤傷;附子熱以溫中固表,調陰陽于既濟,陽回即可用平補之藥。蓋陽既安堵,即宜休養其陰,切勿誤用辛熱太過之藥,轉化他患也,審之慎之。

【方證要點】

1、陽氣大虛,表裡俱虛證,以晝日煩躁不得眠,四逆身冷,下利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身冷,吐逆涎沫,昏倒,口噤,脈沉微。

2、常用于陰證傷寒、完谷下利、中寒厥逆、身冷出粘汗、痰癖、嘔沫頭痛、心腹冷痛、霍亂轉筋、頭痛、飲食不消化、心衰水腫、肝硬化腹水、胃脘痛、腰痛、小兒凍足爛瘡、腎炎浮腫、感染性休克、眩暈、咽痛等屬于陽氣大虛,陰寒内盛者。

3、體質要求:是寒體中體能更低下的體質類型,其特征是精神萎靡,聲低息短、易于嘔吐、少氣懶言、身重惡寒,脈無力沉微弱。患者大多有重病大病,髒器功能低下,易于腹脹腹瀉,吃生冷易發病。

【類似方證鑒别】

1、幹姜附子湯與四逆湯:幹姜附子湯是寒在陽之經腑,四逆湯證是寒在陰分,故而幹姜附子湯無嘔和下利。

【原文】

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幹姜附子湯主之。(61)

【醫案舉例】

1、臍中出血案(許叔微醫案)

—婦人,得傷寒數日,咽幹,煩渴,脈弦細。醫者汗之,其始衄血,繼而臍中出血,醫者驚駭而遁。予曰:少陰強汗之所緻也。蓋少陰不當發汗,仲景雲:“少陰強發汗,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是為下厥上竭,此為難治。”仲景雲無治法,無藥方,予投以姜附湯數服,血止。後得微汗愈。

1、咽痛案(李肇恽醫案)

李某某,男,40歲,1986年4月16日就診。六天前患風寒感冒,經治諸症悉減,但遺留咽痛,曾口服紅黴素及肌注青黴素,咽痛不但不減,反而加重,甚至不能進食及講話。刻見面色蒼白,身冷惡寒,口淡不渴,不思飲食,微有咳嗽,咳吐少許白色痰液。查咽峽部不紅不腫,扁桃腺不大,咽後壁無濾泡增生。舌淡苔白,脈沉緊。證屬陽虛外感寒邪,滞結于咽部所緻。法當溫陽散寒,投幹姜附子湯為治。處方:

熟附子15g,幹姜10g,2劑,久煎頻服。

藥後咽痛大減,已能進食、言談。囑其将原藥服完,遂告痊愈,随訪至今未複發。(本文轉自拙著《100首經方方證要點》,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發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