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年初,金田起義爆發,數萬太平軍将士齊聚金田,向洪秀全賀壽的同時掀起起義,定号太平天國。
世界曆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運動就此如火如荼地展開。
然而,農民領導階級的局限性,注定了這場起義運動的失敗。
1851年年底永安建制後,太平天國對外繼續展開對大清王朝的進攻,對内則是開始推行各項新政,如天朝田畝制度、宗教形式的教育、開放港口尋求對外貿易。
這些措施大多關乎民生、影響社稷,但其中還有一項比較有意思的舉措,那就是給全國各省份更改名字。
那麼,太平天國為何要費心費力修改各省名字呢?
在當時太平天國與大清朝兩相對立的時局下,各省又被賦予了怎樣奇葩的稱呼?
為何執意要更改名字?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一種說法叫做“犯忌諱”。
這裡一般指的是全國各地的人名、地名都不許與統治者的名諱一樣。
因此一旦出現王朝更替、新王登基的情況,伴随而來的就是一股更改姓名的浪潮。
比如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在其掌權後,全體下隻有她一個人可以用“雉”字。
原本那些用此稱呼的人、物,或是改名,或是用“野雞”二字代替。
再比如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全國各地與“朱”同一讀音的東西全部要更改名字,“豬”被叫做“彘”。
避免犯忌諱的思想在曆代封建王朝當中幾乎都有體現,太平天國當然也不例外。
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便在吸收基督教教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個名為拜上帝教的教會組織,并自稱是耶稣的第二子。
洪秀全本名洪仁坤,小子火秀,為了不沖撞上帝“爺火華”的名諱,他便改名洪秀全。
有時候,他也自稱“洪秀”或者“洪全”,為的是躲開清軍的追捕。
不光是他,早期參與起義的太平軍頭目,大多都有各自的稱号和假名字。
太平天國建國後,随着政權、禮法制度的建立,因為犯忌諱而更改名字的事情在南方更是屢見不鮮。
由于洪秀全自稱天王,“天、王”二字首當其沖成為了天國治下的忌諱。
一時間國内王姓人家全部更名改姓,就連洪秀全表哥一家,也不得以将“王姓”改為了“黃姓”。
除此之外,太平天國東南西北翼五位封王的姓名也成為了忌諱。
一時間,改名改姓在國内蔚然成風。
除了改人名之外,洪秀全還有另外一項讓人哭笑不得的舉措——改地名。
這項舉措的首要原因當然還是因為不少地名犯了忌諱。
可除此之外洪秀全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在名字和口舌上表達對清王朝的貶低與敵對。
各省奇葩新名字
1851年年底永安建制後,洪秀全自稱天王,并分封了五位諸王。
封中軍主将楊秀清為東王,賜九千歲稱号;封前軍主将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封後軍主将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封右軍主将韋昌輝為,稱六千歲;左軍主将石達開被封為翼王。
這其中,各省份名稱與南王馮雲山沖撞的最多,比如山西、山東、雲南。
于是,“山”字被他以“珊”代替,曆來有“彩雲之南”稱呼的雲南,也被他改為了“芸南”。
其實,相較于其他太平天國領袖而言,馮雲山算得上是比較有文化的。
他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熟讀經史、地理、天文等書籍,參加過科舉考試,後來甚至還在當地開設了一間私塾,教書育人。
馮雲山改的幾個省份名字雖然聽起來有些無厘頭,但這正是太平天國衆人對于清王朝統治不滿的表現。
除了馮雲山之外,其他領導人對于改名一事同樣非常熱衷。
西王蕭朝貴因為貴陽犯了自己的忌諱,便把“貴”字改成了“桂”字。
遼甯省原名奉天,“天”字直接犯了天國名稱的忌諱,因此洪秀全将其改為“奉添”,天津也被改成了“添津”。
武昌的“昌”字犯了韋昌輝的忌諱,因此被其改為“無倉”。
除了因為犯忌諱更改的名字之外,還有一些改動完全沒有任何特殊含義,洪秀全就是單純的想要表示對清王朝的不滿和敵視。
比如京津一帶,這裡直屬清王朝統治,在太平天國的眼中,這是惡貫滿盈之地,因此洪秀全将這片區域稱為“罪隸省”。
湖北省被改成了湖廣省,湖南改成了湘南,海南被稱作瓊崖,吉林改叫吉嶺,黑龍江又稱烏隆江,浙江、江西、新疆中的“江”與“疆”,全部被替換成了“姜”字。
從這些省份名字的變化可以看出,太平天國統治者内心對于滿清政權的憤恨,不光要在政權和軍事的角逐中與其抗衡,甚至連名字都要與之争一口氣。
被改省份的名字大多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帶有貶義,但也有例外,比如太平天國的都城南京。
太平天國運動早期,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南京城,并将此地改為天京,與清王朝的北京遙遙對峙。
這個名稱自然是為了迎合太平天國運動的口号與信仰,洪秀全稱自己是順應天父的意志,号召農民們團結起來,将滿清政權推翻。
天京的名号正是為了暗示太平軍,定都南京正是天意使然。
緊接着,洪秀全又把江蘇省改為蘇福省,老家廣西被改為了桂福省,他希望這片天國發源地可以有朝一日像江蘇一樣發達、富饒。
這三個地區的名字是太平天國改名運動中,僅有的幾個朝着好方向更改的名字。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太平天國給各省份更改名字的同時,清軍也在不甘示弱的為天國衆人起外号。
清軍見蕭朝貴的名字朗朗上口,且頗有高貴之氣,于是便稱他為蕭潮潰。
翼王石達開的名字也很大氣,清軍便給他取了石大剀的名字。
戰場上勇猛無雙的李秀成,被清軍稱為李受懲。
樂王張樂行,清軍給他取了個張落刑的名号。
太平天國的落幕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
随着1857年翼王石達開西征失敗,1862年李秀成東征蘇浙失利,太平天國喪失了對外征伐的能力。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周圍要塞接連被破,與外界斷了往來,就連洪秀全都要吃草充饑。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次月天京失守。
1872年,随着流亡在外的最後一支太平軍軍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敗亡貴州,标志着太平天國運動徹底落下了帷幕。
太平天國是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農民起義運動的巅峰,其範圍之大、人數之廣、影響之深,舉世罕見。
在某種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短短幾年時間内,太平天國席卷南方各省,占據了大清朝半壁江山,矛頭直指大清王朝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對清王朝腐朽、堕落的統治予以了沉痛的打擊。
對于滿清王朝的堕落與腐朽,他們是打心眼裡憎恨,通過改名字一事就可以看出。
在對外的反帝鬥争中,太平天國的立場和态度也非常鮮明,斬落洋槍頭子華爾、法國提督蔔羅德就是最好的體現。
曾經,有外國列強來天京向洪秀全示好,表示可以幫助他滅掉清王朝,代價是平分中國。
對此,洪秀全義正言辭的拒絕道:“我争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一番話點名了自己的愛國主義立場。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先進的綱領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領地的生産力水平,改善了百姓生活。
《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起義曆史上首次提出具體土地分配方案的文件。
文件内容還設計政治、軍事、經濟等綱要,是農民階級吸收西方先進思想之後的偉大創造,反映了農民階層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訴求。
《資政新篇》的提出則是批判了大清朝的舍本逐末,主張尊重科技,提倡興辦實業。
書中關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思想,與曆史發展潮流無比契合,這是中國農民向西方尋求真理的體現。
在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積極尋求對外平等貿易,與清王朝閉關自守、喪權辱國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
1862年,上海碼頭報關輪船達到180艘,每年進口關稅高達幾百萬兩白銀,港口極其繁華。
隻不過,太平天國的繁榮隻是暫時的,他的落幕也是一種必然。
從外部原因考慮,天國受到中外聯合勢力的聯合絞殺、軍事戰略上的失誤、統治思想的不切實際,這些都是将天國推向深淵的助力。
但是究其根源,太平天國的失敗根植于農民階層的局限性當中。
結語
現如今,距離太平天國覆滅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好在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堆哭笑不得的稱謂。
在封建王朝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之下,農民階層能夠奮起反抗,這本就是一段足以流傳史冊的故事。
給各省更改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财富卻一直流傳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