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想喝什麼。”
“不知道啊。”
“我想呵護你。”
“我辦事十拿九穩,唯獨少你一吻。”
玩轉諧音梗的土味情話一度風靡社交圈子,被視為甜蜜的撩人套路。
有的人不停冒出雙關語冷笑話是為了達成社交目的。
而有的人卻是因為不巧得了病。
利用讀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詞來代替原本的字詞,從而産生有意趣的修辭。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許多喜劇電影中。
但這種自以為幽默的諧音梗,卻也時常因為“太冷”分分鐘讓人白眼翻到肛門。
例如某些脫口秀節目對此就尤為不屑。
為了追求更高質量段子,他們會禁止使用諧音來制造娛樂效果。
隻是誰也想不到,這種老掉牙的東西,現在卻以一種網絡亞文化的形式死灰複燃。
生活中,有人酷愛用雙關語創作冷笑話。
例如:一隻公鹿,它走着走着,越走越快,最後它變成了高速公路(鹿)。
網絡上流行的一些“心如”刀割、令人“做藕”等雙關語表情包也深受喜愛。
不止中文,用外語玩起諧音梗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A bicycle can’t stand on its own because it is two-tyred (too tired) .
這輛自行車不能自己站起來,因為它有兩個輪胎(它太累了)。
而日語因為語音系統簡單,因此各種花樣的雙關梗也是十分常見地使用。
笑話的創作門檻雖不高,但高效産出也不是件輕松事。
而有的人卻能一個接一個輕易說出新奇的段子。
他們在社交場合或許博得大家開懷大笑,或許讓聽衆散發一陣寒顫。
妙語連珠的深處,不乏段子手的資深修養。
但要是不斷創作出無聊,或用諧音字表達的冷笑話,同時有着怪異的性格情緒。
他可能患上了笑話成瘾症。
1929年,德國精神病學家福斯特最早發現了這種病态開玩笑的病例。
在對一名男性患者進行手術切除腦部腫瘤後,男子突然爆發瘋狂叙述雙關語的表現。
檢查後發現,這可能是額葉損傷所造成的病症。
人們因此将這種由腦損傷引發的奇怪表現列入疾病的範疇。
它的官方名稱Witzelsucht就是以德語來命名的。
在中文裡也被叫做笑話成瘾症或小醜綜合征。
笑話成瘾症患者通常表現為講述不恰當或不好笑的笑話。
它們大量地使用雙關語來制造冷笑話。
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性欲亢進、行為幼稚等變化。
由于患者的病症表現與常人相比并沒有太大的異常。
因此這種疾病一般不會得到患者和家屬的重視。
他們甚至沒覺得這是因為患上了某種疾病的怪異表現。
被診斷出來的病例也是少之又少。
此外,它的嚴重程度還不容小觑。
你可能想不到“愛講諧音笑話”的背後,居然還鬧出過命案。
以Witzelsucht為主題的戲劇表演
一名23歲的男子被發現死在公寓裡。
但他身體上沒有明顯的創傷,隻是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早在死前幾個星期,男子的家人就發現了他講大量諧音冷笑話和其他俏皮話的迹象。
而在開玩笑後,他有時會痛苦地捂住胸口。
雖然已經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但還是沒能避免死亡的結果。
直到驗屍時用核磁共振掃描患者腦部,才發現了他的真正死因。
這是一種神經系統損傷的疾病。
而受損的部位,是大腦中一個控制幽默欣賞的區域。
那名男子就是因為腦中海馬等部位嚴重損傷而死亡。
在痛苦與笑話中承擔死亡的沉重,不免有些哭笑不得的諷刺意味。
但這也激起了人們對于腦損傷疾病的疑惑與重視。
額葉是大腦中發育最高級的部分。
它負責人們的思維、計劃和情感,與人類語言表達、自主意識等控制有關。
譬如設想當前行為的後果,管控個人感受的情感。
它具有廣泛而複雜的功能,涉及了幾乎所有的心理活動。
而額葉大緻又可分為4個區域:左前、左後、右前、右後。
每個區域各自的分工明确具體,卻也有一定的關聯。
前額葉與性格情感、記憶力和注意力等思維能力有關。
後額葉則是運動中樞,控制肢體、面部等部位的運動狀态。
而左右腦的區别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關于邏輯和抽象的處理差異。
紅色區域為額葉的位置
即使受損部位隻是細微的偏差,身體上的表現卻可能是千差萬别的。
譬如前額葉受損主要造成情緒方面的精神障礙,出現抑郁症、躁郁症的疾病。
後額葉受損則可能導緻抽搐或反射失效,甚至産生癱瘓。
一些前額葉受損的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做出暴力行為
幽默欣賞并不是單一機制。
它是由非文字語言、人格情感、自我意識等多種認知過程聯系起來,形成引發幽默的心理轉變。
因此尋找具體對應的病變位置是一個複雜的神經研究過程。
核磁共振掃描腦部結構
為了研究控制幽默欣賞的具體機制,神經心理學教授Shammi開展了一個詳細的研究。
她對21個患有局部額葉腦損傷的患者進行幽默測試和腦掃描相關度分析。
實驗證明隻有右側前額葉受損的患者對于幽默刺激的身體-情緒反應顯著減弱。
而他們對于任務也缺乏響應能力。
右側前額葉病變效果展示
右腦額葉是腦中最不活躍的部位,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控制區域。
它的損傷對于人格發展和行為意識的複雜影響已經有比較顯著的對應關系。
而它的幽默機制卻不容易被發現。
既是因為難以對幽默的抽象定義當下立斷,也是研究的盲點之一。
當研究者開始關注兩者的聯系時,才發現其中存在着巧妙的邏輯關系。
在解剖學上,額葉位于大腦的腹側和中間區域。
它與腦幹、表達情感的丘腦等結構都有非常廣泛的神經連接。
由腦的各部位傳輸到機體内外的各種信息基本都要途經這個重要部位。
因此,幽默作為情緒的一種典型表達,自然也與額葉脫不了關系。
同時,額葉對于認知過程緊密相關。
而認知過程是幽默欣賞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對于叙述話語、抽象解釋或笑話中諷刺效果表達,它都是認知水平的綜合整理與分析能力的體現。
比如雙關語所展現的幽默不協調理論*,便是認知體現的直觀結果。
即講笑話者和聽衆都必須對兩個字詞的含義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從中體會到笑話的幽默點。
對于講笑話者來說,需要将兩者實現結合的難度要求則更高,因此大腦認知理解的處理能力也要求更強。
*注:不協調理論認為,幽默是在某個情境中涉及的概念與被認為的概念實現不協調的時刻而被感知的。例如雙關語在語境中存在兩種不一緻的含義,這種差異通常是笑話中的關鍵笑點。
而在病理學上,右側前額葉則與幽默具有獨特的缺陷相關性。
也就是說,通常隻有這個部位受到損傷後,人才有可能出現變得幽默。
然而,通過大腦病變而成就的幽默并不是一件好事。
神經中樞複雜而緊密的聯系往往不止産生單一的影響。
據已出現的病例分析,患者還将出現性格和情緒的顯著變化。
可能還有其他尚未探明的潛在病症,後果不堪設想。
冷笑話未必能觸及所有人的笑點。
當聽到有人用諧音梗講着不好笑的笑話時,盡可能還是配合一下吧。
畢竟他有可能是病人,每一條冷笑話都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嘗試傳遞歡樂。
*參考資料
Witzelsucht. Wikipedia.
The curse of the people who can’t stopmaking puns. Future.
Shammi P, Stuss D T. Humour appreciation: a roleof the right frontal lobe[J]. Brain, 1999, 122 ( Pt 4)(4):657-666.
塗燊. 幽默加工階段的認知神經機制:來自ERP的證據[D]. 西南大學, 201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