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犬吠日對吳牛喘月,
同為四字成語,字字皆對,對仗工整,堪稱千古名對。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
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
蜀犬吠日,意思是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雲。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雲遮霧繞,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就覺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這個典故出處通常引用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屈子賦曰:“邑犬群吭,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其實,這個典故蕞早出處應該是《招北客文》:終年霖霪,時複日出;㹞㹞諸犬,向天吠日。
《招北客文》的署名作者有兩人,一個是唐文學家獨孤及(725年-777年);一個是鼎鼎有名的唐代邊塞詩人岑參(715年-770年)。有待專家考證确認。
但這兩人都比柳宗元(773年—819年)早得多,可見蜀犬吠日蕞早應該出自《招北客文》。
吳牛喘月,意思是吳地水牛看見月亮懷疑是太陽,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這個典故出處通常引用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深秋,晉武帝派人召滿奮入宮議事。宮殿北面的窗戶上裝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視若無物。滿奮怕風,感覺好像外面的冷風從窗戶刮了進來,渾身不自在起來,引得晉武帝哈哈大笑。滿奮明白窗戶很嚴,風根本刮不進來後,無奈心裡有陰影,隻好自嘲道:“我就像那隻喘月吳牛”。
吳牛喘月蕞早記載于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至北宋時散佚已多。據《太平禦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
滿奮借用吳牛喘月對晉武帝說自己怕風,是應該雙方都熟知這一典故才行,這樣才能說得通。否則,沒有共同的語境,豈不對牛彈琴。
可見,《世說新語》是吳牛喘月成語應用事例。
郭沫若《少年時代》:從前的人說“吳牛喘月、蜀犬吠日。”這是說江南的平地多山少,因而太陽的光感沒有遮攔,所以江南的牛見着月光都要喘氣。四川的平地少山太多,因而見太陽的時候少,所以四川的狗看見太陽也要少見多怪地狂吠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