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口語中鮮活的“古文言句子”
每逢提起古文,現代年輕人都會對那些艱澀難懂的古文句子,望文生畏、搔首撓耳。
其實,很多古文句子就在我們生活的口頭語中,請看看下面幾句話:
“這次評職稱評上評不上,我不在乎!”
“你哇啦哇啦說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我隻是說說而已,瞧你那個樣子,急什麼?”
“今年年景好,牛二哥收了個大囤滿小囤流,有點忘乎所以了。”
“大嫂,你别着急,等你兒子上了高中,課程緊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認真念書了。”
......。

這樣的句子還很多,這都是非常普通的日常口語,不用解釋,任何人都能聽懂。其實裡面都含着“古文言”短句。“在乎”,“所以然”,“說說而已”,“忘乎所以”,“自然而然”。
我們不妨叫一下真兒,什麼叫“在乎”?詞典的解釋是:【在乎】在意,介意,在于。“乎”在這個詞裡是什麼意思?什麼叫“所以然”?詞典的解釋是:【所以然】指為什麼是這樣的原因和道理。那麼“然”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些文言用詞,在古文裡是比比皆是的,“乎”“然”“而已”“胡”“惡”等等,都是出現頻率很高的文言用詞,如今用到口語中,隻是司空見慣罷了,人們用它,并不關心怎樣解釋。就好像生活中,用棍子撬動西,會用就行,沒必要先學會物理學的“杠杆原理”,再來撬動西。老農拉着自己産的蔬菜到集市上去賣,市面上蔬菜少就貴點,蔬菜多就賤點,沒有必要先學會經濟學的“市場規律”,再來賣菜。

再比如,平時說的“畫畫”,“尿尿”,“寫寫”,“算算”......。人們說這些詞時,立刻就明白是什麼意思,并不關心什麼這兩個字雖然相同,但是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畫畫,第一個畫字是動作,第二個畫字是紙面。
還有陝西小吃“肉夾馍”,明明是馍加肉,怎麼叫肉夾馍呢?其實,這也是一句文言句式,是“肉加于馍”,說習慣了就是“肉夾馍”了。

也許再過兩千年,當今的語言習慣,就成了古文。“救火”?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看,就是火快熄滅了的時候,加點燃料救一下,其實非也,誰都明白,救火就是滅火。
“打掃衛生”?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理解:把“衛生”打掃掉,把屋子弄得更髒一些?其實誰都明白,打掃衛生就是把屋子收拾幹淨。
拜拜?就是拜一拜嘛!怎麼成了再見的意思?
語言在不斷發展,詞彙在不斷豐富,如今人人明白的詞,若幹年後,也許就需要注釋了。
(來自本人新浪博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