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并用,極富于變化。此畫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2011年6月,前後兩段在台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生活裡,我們翻山越嶺,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有時候走着走着,頓覺一生一事無成,便開始抱怨自己碌碌無為。
人生若覺無作為,不妨讀讀黃公望。”黃公望80歲開始畫《富春山居圖》,4年功成,畫盡人生!
黃公望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不久他的上司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産逼死了9條人命,朝廷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50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他拂身而去,從此浪迹天涯。不再讨好誰,也不再将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并有乘風破浪的氣勢。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黃公望找到棄官隐居于浙江餘杭黃鶴山的大畫家王蒙,說想學畫畫。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就擺手說:你都50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黃公望并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之後的29年裡,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曆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恒的謎。但是隻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一個秋天,落葉缤紛,黃公望從松江遊曆到浙江富陽,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着七八戶人家。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緻奇美!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4年。這4年裡,天一亮,黃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裡,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随念走,身随緣走,在他删繁就簡的人生裡,所到之處皆為風景。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于我們和别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80歲那年,黃公望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态迥異。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着畫卷帶着幹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4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4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将筆扔入江中,長籲這一生,我完成了。
在這幅畫裡,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黃公望仿佛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裡有8個人,一般的人隻能找到5個。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裡,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隻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世上隻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于衆,隻遵從内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