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童傳媒記者 木風
當母嬰店還在輔食品類上糾結要不要重視的時候,一種以輔食為主的細分業态——手工輔食制作類專營店鋪蔚然成風。
據天眼查“手工輔食”關鍵詞搜索數據顯示,相關企業有752家。最早在2005年就有手工輔食店鋪開業,不過後來已經停業。
目前,天眼查收錄的企業在業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現在依然在營業中。而最近三年是手工輔食店的開店高峰期,将近32%的門店都是于近三年開業。這得益于新生代消費者的登場,對零輔食制作和喂養要求更高,更加精細。
小紅書APP上也有部分輔食實體店的老闆親自分享開店經驗。
有位寶寶輔食實體店老闆分享道,最初是自己在家做輔食給孩子吃,後來身邊很多好友看到後,都想讓她做,且願意付費,3年時間累積了不少客戶,并且都是當地的客戶居多,訂單越來越多後,在家裡制作不方便,就開了實體店規範操作,讓客戶吃得更加放心。
而門店的前期投入主要是房租和基礎設備,總投入在6至10萬左右,啟動資金門檻不算太高,食譜也相對比較簡單,沒有特别标準化。
門店的日常經營維護也相對比較簡單,店不像母嬰店那樣還要會賣各種各樣的産品知識,基本是根據食譜來制作輔食,隻有老闆娘自己就能遊刃有餘。
如果僅僅是吃自制輔食,寶媽值得帶娃專程到店嗎?
筆者國慶回老家河北邯鄲,恰巧在購物商場裡看到了一家手工輔食店,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門店裡設置有高級感的桌椅交流與進食區,同時還有孩童的玩耍角落,主要是瑜伽墊或者泡沫闆拼接的圍欄區,配置個小滑梯或者小空氣堡,方便寶寶在這裡玩耍。
由此看來,這樣一個新業态小店,不僅是個“輔食廚房”的角色,更多的是承擔寶媽交流、寶寶玩耍的休閑場地,解決了寶媽不知道帶娃去哪裡的問題,滿足了寶媽和寶寶的社交需求。
不過,在筆者逗留的半個小時之内,幾乎沒有客人進店,偶爾有個外賣騎手,來店裡取走已經制作好的輔食。
也許因為當天是大風天氣,寶媽帶娃出行較為“艱難”;也許是因為離這個手工輔食店不遠的地方有家母嬰綜合體店,店裡也設置了孩子遊樂區,那裡更寬敞、更明亮,能一起玩耍交流的寶寶更多。
不管何種原因,都體現了這個新業态的發展,困難重重,需要破局。天眼查企業狀态數據也顯示,在登記注冊的700多家手工輔食企業中,67.1%處于正常開業、存續狀态,而32.3%的企業已經處于注銷狀态。
看起來,手工輔食店這個新的業态要想活下去并且活得很好,需要探索更多的模式和方法,來解決客從哪裡來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