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初七,
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你還記得語文課本中,
牛郎織女的故事嗎?
牛郎自小受兄嫂欺負,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兒,趁着王母娘娘喝醉了,私自下凡。
某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指點牛郎去小樹林追求織女。兩人見面互道身世,織女覺得牛郎善良又可憐,便和他結為夫妻。兩人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美滿生活。
過了3年,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後,派天兵天将織女抓回天庭。牛郎急忙披上牛皮去追趕織女,王母娘娘用簪子劃出一道天河。後來王母感念夫妻母子不能相聚,準許七月七日這天可以相聚。
但兩人中間隔着銀河,路太遠。為了讓這兩人見面,被他倆的愛情感動的喜鵲,自發搭成一座鵲橋。
搭鵲橋需要多少隻喜鵲
連接牛郎織女的鵲橋,一共需要多少隻喜鵲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牛郎織女之間的距離。
牛郎星在天文學上叫河鼓二,織女星叫織女一,兩顆星相距約16.4光年。
1光年的距離是9.46×1012 千米,16.4光年就是:16.4×9.46×1012千米≈1.6x1014千米。
假設每隻喜鵲從頭到尾長50cm,要連接相隔1.6x1014千米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大概也就需要3.2x1017 隻喜鵲,頭挨着腳,腳對着頭。
即使世界上有那麼多喜鵲把鵲橋搭成了,牛郎和織女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走完,所以隻能異地戀。
牛郎和織女從哪來?
遠古先民經常用星象來确定農耕時序,看到這顆星冒了頭,就知道該下種了;那顆星消失了,就知道該收獲了。
織女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之一。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曆法《夏小正》說“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意即織女星出現在正東,意味着7月的到來。
古人又看織女星的銀河對岸有個牽牛星,便好事成雙,也賦予了它授時意義。
換句話說,最早的牛郎織女,在古人心裡隻是兩個鬧鐘。
鬧鐘什麼時候變成人?
大概是先秦。《詩經》裡有一篇諷刺貴族的《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院彼牽牛,不以服箱。”
就是說,織女雖然一天移動7次,沒織成什麼布;牽牛也是,從沒見你拉過車。詩人寫牽牛織女,雖然是為了指桑罵槐,但已經有了拟人的意思。
七夕成為“中國情人節”
原因出乎意料
傳統中國社會裡,“愛情”其實是很不能擺上台面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年輕人首選2月14日來表達愛意。
這種情況下,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呼籲保護傳統節日。
1993年,徐惟誠在《時事報告》裡評論七夕:“為什麼不可以把這一天當作中國的情人節,省得小青年去過外國的情人節?”
2002年,河北省文聯等單位舉辦了“七月七愛情節”,得到了學者馮骥才、烏丙安等的支持。此後,特别是2006年,各電視台開始給七夕造勢,“中國情人節”的概念便一發不可收拾。
今天是七夕,
願所有祈求美好姻緣的人,
都能心想事成,
幸福美滿到永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