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是否感興趣呢?如今很多人很向往各種戶外活動,其實自駕就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種,那麼東北究竟有哪些地方适合自駕的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揭秘東北幾大絕美自駕景點,快拿去收藏吧!
一.鴜鹭湖生态旅遊度假區
鴜鹭湖濕地公園地域遼闊,自然風光旖旎,是鳥類遷徙的驿站之一,漫步于木棧道上,賞初春美景,觀蒼鹭飛翔,或是靜立湖邊,賞落日餘晖脈脈下的靜谧的傍晚幽景。交通便利和區位條件優越,位于東北地區中部,吉中城市群腹地,位于沈陽、長春兩大都市之間,地處遼長高速公路金州段兩側,既處在長吉圖開發先導區輻射範圍之内,又是遼源城區的直接輻射區域。鴜鹭湖旅遊度假區是集現代農業體驗、鄉村休閑、養生度假、民族民俗文化,戶外運動休閑、生态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生态旅遊度假區。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彩的人文旅遊資源、便利的交通、優越的區位條件,使得度假區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閑、養生度假等旅遊産品有着天然的優勢,具有成為長春後花園的潛質條件。
門票:免費
二.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
吉林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吉林省輝南縣境内,長白山系龍崗山脈的西南端,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吉林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具有明顯的季節特點,春季繁花似錦,野生杜鵑花蔚為絢麗;夏季吊水壺瀑布涼爽宜人;秋季山色楓紅醉人;冬季霧凇奇觀。可謂“春賞百花秋望月,夏納涼風冬聽雪。”公園規劃為十大景區——“七灣、一瀑、兩頂”,即三角龍灣、大龍灣、二龍灣、小龍灣、東龍灣、南龍灣、旱龍灣、吊水壺瀑布、金龍頂子山和四方頂子山。
平均海拔880米,面積8102公頃,以地形複雜、地貌奇特集中分布的火山口湖群體組成。公園面積為8102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227公頃。由于高山氣候,這裡的樹木千姿百态,造型各異,别是一番景緻,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山頂上很多古樹有着奇特造型,有的似毛廁老者,有的似仙鹿卧息,有的似金雕雄踞,大自然的手筆在這裡刻畫了千百年曆史的風韻。登上峰頂,極目遠矚,千裡林海,盡收眼底,一切都在明媚的光照中起舞,在方朔日出的山頂,還藏起了許多絢麗的變幻,山頂走走,信步閑遊,心曠神怡,一番俯瞰,便宛如看到了一幅幅立體的壯麗河山地圖。
大龍灣
位于金川鎮金川屯南約1公裡處,海拔629米,水域面積81公頃,最大水深88米左右。是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七個龍灣中水域面積最大的一個龍灣,據專家推測大約形成于150萬年前,屬低平火山口湖,即瑪珥湖(maarlake)。主要景點有蘆花島、釣魚台、觀音洞、龍潭宮等。
三角龍灣
位于金川鎮金川屯以東距大龍灣6公裡,海拔687米,水域面積42.6公頃,最大水深97米左右,形成于約60-100萬年前,是由兩次以上火山噴發形成的連體火山口湖,亦屬瑪珥湖。三角龍灣沿岸曲折有緻,壁險峰奇,水色碧綠深幽。因水面呈三角形而得名,湖心有一小島如天外飛石孤立水中,白雲碧水間,映霞壁、三劍峰、白龍泉等生态奇觀将三角龍灣裝點的如詩如畫,景緻據諸龍灣之首。
吊水湖瀑布
位于大龍灣東南側約3.5公裡處。原發于長白山系龍崗山脈的響水河,流經于此,因火山運動導緻河床斷裂,形成高約4米、寬約13米的瀑布,當地人稱其為“吊水壺”。
漂流
位于吊水壺景區響水河下遊後河林場東側1公裡處,距大龍灣景區8公裡。漂流河段全程5公裡,河谷落差33.8米,河道平均寬度5.6米,平均水深0.80米,河水徑流量3.5立方米/ 秒。
四方頂子
海拔1233.3米,龍灣景區内最高的玄武岩質火山錐,也是輝南縣境内最高山峰,開闊平坦的峰頂約30餘公頃,在高山氣候的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林相和植物群落。
二龍灣
位于金川鎮吳家趟子屯西南2公裡處,距大龍灣3.5公裡,海拔530米,水域面積27.5公頃,最大水深35米左右,垣口與東龍灣相近,也為典型的瑪珥湖,四周山勢起伏有緻。
小龍灣
位于大龍灣西南側2.5公裡處,距二龍灣1.5公裡,水域面積12.5公頃,最大水深27米左右,岸邊湖水較淺,密生蘆葦,環境幽谧,是水鳥理想的栖息之地。
東龍灣
位于金川鎮東龍灣屯南約1.5公裡處,海拔832米,水域面積47.5公頃,最大水深126米左右。是龍灣公園内七個龍灣中垣口最圓、深度最大、水質最清、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湖,也是最典型、最完美的瑪珥湖。環湖崖壁相對高度在70米以上,以險秀稱最。
南龍灣
位于金川鎮南龍灣屯以東約0.5公裡處,海拔620米,水域面積25公頃,最大水深 72米左右,據專家考證,也是兩次以上火山噴發所形成的連體火山口湖,因此湖面垣口呈“葫蘆”狀。
金龍頂
位于大龍灣與吊水壺景區之間,海拔999.3米,火山渣與玄武質火山錐體。山勢高聳巍峨,林深樹密、生态完整。登上山頂,可遠眺群山、雲海、村落俯視大龍灣、三角龍灣等火山口湖。
旱龍灣
位于三角龍灣西南側,僅隔一道山梁,沿320米棧道可直達。旱龍灣面積4.5公頃,最大水深1.5米。是火山口湖演替為森林濕地的生态景觀,初春時節,這裡水鳥雲集,生機盎然。
門票:35元起
三.長白山西景區
長白山西坡是四坡中火山地貌最為壯觀、最具典型的地區。由于開發相對較晚,依然保留着原始秀美的自然風貌。進入景區,上山時從險惡的老虎背天梯登臨天池,沿途明顯可見從針闊混交林到針葉林、嶽華林、低矮灌木的垂直分布林帶;下山時,可遊覽幽深的地下河,石筍峥嵘的錦江峽谷、明豔的高山花園、幽靜的王池。
主要分布
長白山的五個自然植物分布帶,在這裡表現得最為明顯,它們分别是:
1、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這一區域河幹寬闊,常形成沖擊型扇狀平原、平川,是主要的旱田、水田種植區;山崗上是梨樹、蘋果樹生長帶。主要樹種是蒙古栎、糠椴,色木槭、胡桃楸、黃菠蘿、山楊等闊葉樹木,散生于山坡或山脊的岩石縫隙中,樹幹挺直,生長緩慢,但草本植物發達。
2、紅松混交林帶:
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之間,這裡的山地是玄武岩苔地,氣候溫和,降水豐富,土壤多為暗棕色森林土,是長白山植物生長最繁茂的地帶,以紅松為代表性植物樹種,尚有魚鱗松、臭松、樟子松,東坡地段分布有成片的紅豆杉、朝鮮崖柏,它們高大繁茂形成林中的第一層植物群。林間分布着稀疏的榆木、水曲柳、核桃楸,在潮濕窪地上長着暴馬子丁香,形成林中的第二層植物群;針葉林樹冠部分的灌木層比較發達,尤其是榛柯、藤類植物繁茂,形成了第三層植物群;地面上腐殖質豐厚、土壤潮濕,苔藓漫布,蕨類植物茁壯,形成了第四層植物群。這裡氣候濕冷,冬寒夏涼,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東北虎、珍貴稀有的野生梅花鹿和我國特産鳥類“中華秋沙鴨”等動物生活的樂園,也是東北三寶之一的紫貂生活集中地。
3、紅松、雲冷杉林帶:
1100--1500米之間,這一區域氣溫較冷,空氣濕度較大,土壤為火山礫沖積形成的弱灰化棕色森林土。樹項整齊,樹木高大、筆直,喬木層高度多在28米之上,主要有魚鱗雲杉長白變種、臭冷杉。林下生長着杜鵑、石松、草蓮等低矮植物;這一地帶溪流衆多,水系發達,水泊衆多。
嶽桦、冷雲杉林帶:
分布在海拔1500米--1700米之間,這一區域氣候陰冷,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樹木以嶽桦、紅皮雲杉、臭冷杉為主,林相通常是兩到三層的林冠亞層,形成垂直的郁閉形态,林間幽暗。由于複層異齡林的結構,中小徑樹木衆多,密度較大,郁閉度一般為0.9;由于林木密度較大,灌木和草本植物發育較弱,隻有花楸、大葉薔薇等變種植物,地面腐殖質肥厚,土層灰褐色。
4、高山嶽桦林帶
分布在海拔1700米--2000米,是火山錐體的下部,這一地帶氣溫低、降水多,濕度大,風力強;土壤為山地生草灰化土,并混雜有火山礫。大型樹種隻有喬木嶽桦林,在特殊的物候條件下,林木稀疏、矮小彎曲,常有松樹攜伴生長,形成了具有風情的松桦之戀。林下灌木有常綠的、雪中開花的牛皮杜鵑等等等植物。這裡沒有長居的野生動物,但在酷暑來臨之季,是黑熊、野豬、馬鹿等動物的避暑勝地。
5、高山苔原帶
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是火山錐體的中、上部地帶,屬于嚴寒帶氣候,一年中有近九個月時間覆蓋積雪,植物生長期隻有2-3個月,是長白山低濕氣候中心,植物生長具有典型的苔原特性。在石塊、石礫層上形成的山地苔原土,土層薄、有機質分解緩慢,有生草化、泥炭化和潛育化的現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分布逐漸稀疏,種類逐漸減少,植株具有特殊生活耐力,低矮呈現匍匐墊狀,根系肥大、紮根深廣,花序大型、色澤鮮豔。
門票:125元
說到這兒,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收藏 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