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劉烨擔任形象大使,轉眼間,劉烨已經出道21年之久,至今對他第一部電影作品《那山那人那狗》印象深刻。
《那山那人那狗》在演員選擇上面,很早就定下了滕汝駿演“父親”,但“兒子”一角至關重要,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演員。
某天,導演霍建起到中央戲劇學院選演員,剛好看中了正在打籃球的劉烨,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名大二的學生。
“父子”定下了,還缺一個演侗族姑娘的女演員,導演讓劉烨推薦一個,他一開始推薦的是同班同學的章子怡和袁泉,但當時兩人都有戲約。之後劉烨又推薦了陳好,是他低一級的學妹。
1999年《那山那人那狗》在内地上映,卻遭遇冷落,據說當時隻賣了一個拷貝,被稱為“國内發行幾乎等于零的電影”。
後來影片在海外被日本用6萬美元買斷,于2001年4月份正式登上日本院線,他們采用的細水長流的方式上映,影片截止到2003年11月,票房累計高達8億日元。
不得不令人感歎,國内無人問津的電影,在日本卻大獲成功,随着影片在日本的成功,國内也開始慢慢關注這部影片,如今豆瓣高達8.6分。
一、山裡的父與子
兒子由劉烨飾演,父親則是滕汝駿飾演,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索性就繼承父業,去當郵遞員了,由于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中國湖南山區,所以送信的背景自然也在山裡。
這是兒子第一次出山,他要翻越多個山頭去送信,說他是翻山越嶺的郵遞員一點都不為過。
這對父子看起來并不像一對父子,兒子幾乎沒有叫過父親爸爸,甚至當爸爸看到兒子親切的喊母親媽媽的時候,都還會吃醋的那種。
反觀父親和大狗“老二”, 看起來更像一對父子,用兒子的話說:别看老二不會說話,鬼着呢,我爸心裡想什麼它都知道。
老大就是劉烨飾演的大兒子,老二就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這樣的設定并不像尋常農村家裡中,狗與人之間的主仆關系,狗隻起到看家保護院子的作用。
老二看起來除了沒在母親肚子裡待過,就像父親的親生兒子一樣,比老大這個娘胎出來的兒子還親。
盡管父子倆關系生疏,就連兒子拿着小收音機邊聽歌邊走路的時候也不理解,這首歌是姜育恒的《驿動的心》,歌詞中唱的遊子離鄉的思想愁緒,非常符合那個時代的背景。
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人離鄉外出打工謀生,懷揣着滿心的夢想,離開那片熟悉的土地,去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地方。
這也許就暗示兒子曾經也有過離鄉漂泊的心吧,但除此之外,兒子卻和父親如出一轍。
兒子十五歲那年不小心用鐮刀劃傷了脖子,但父親一直不知道,直到他在兒子背上才發現,父親問他為什麼不告訴自己,兒子說怕父親擔心;
等到用繩索爬山的時候,車娃說不能再讓父親摔下山一次了,這時兒子才知道,原來送信的路上,并不像自己想的一帆風順,隻是父親在外面受的苦,從未像自己說過罷了。
二、山裡的老人
父子送信途中有一戶人家是五婆,她是一個山裡的孤寡老人,因為眼瞎看不見,所以把錢塞進衣服裡後,就熟練的把自己的信遞給了父親。
父親念了幾句後,被五婆打斷了,怎麼每次都是這幾句,後面父親又讓兒子念了,這時兒子才發現,原來是張白紙,上面一個字都沒有。
所以兒子臨場發揮,說孫子想帶五婆出去住,五婆聽得眼淚直掉,後來他才發現,原來五婆的孫子是山裡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孫子走出山後,到了特區工作。
出了山一次,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連他爸死的那天都沒回來,五婆的眼睛就是哭兒子想孫子哭瞎的,孫子也因為奶奶是個瞎子,所以理所當然的不用寫信。
也許因為想着奶奶是個半截身子埋入黃土的人,所以也理所當然的隻打錢,連人影都沒回來過山裡。
前半段的故事圍繞父子兩人在山裡走路聊天,到了這裡才逐漸精彩起來,引出了社會上一直存在的熱點話題,外出打工的兒女,留守在村裡的老人。
五婆盡管有親人,但卻活得像個失去了親人的孤寡老人,一個人呆坐在門前,等着孫子給自己寫過的信,想着孫子心裡還惦記着自己的美夢。
正如影片中兒子所說的:出門在外的人總是有很多原因顧不上想家,倒是家裡的人牽挂他們。
三、山裡的愛情
在送信的途中,“兒子”還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姑娘,綠油油的稻草上,站着一個戴着草帽、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倏地一轉頭,完美的诠釋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官粉黛無顔色。
她就是萬人迷陳好啊,一颦一笑,簡直要把兒子的魂兒給勾走了,這個侗族姑娘,性子辣,能歌善舞,篝火晚會上,她與兒子一切攜手跳舞,父親看的很是高興,但很快笑容又冷卻了下來。
紅衣服女孩的倩影,和記憶中小溪對面,等着自己的、紮在兩個小辮子的姑娘,重合了,火光十足中兩個影子的舞動,和父親與母親相戀的記憶交織進行。
一切都恍如昨日,母親嫁給父親後,一個人站在門口等父親歸來;但回過神來,兒子已經長大了,他很快也要娶妻生子了。
兒子和侗族女孩一起煮飯的時候,收音機放的卻是英文歌《That’s why you go way》,屋内的兩人蜜裡調油,但歌詞卻注定了兩人的無疾而終:
我不想就此與你告别,愛是一場幻滅,該盡力将其忘卻,
但我的心中總留存着一種感覺,是你帶給我這種感覺,又是你将它澆滅。
父親問兒子為什麼不娶侗族姑娘,兒子卻說:我怕她像我媽,離開了這裡,一輩子都想家。
侗族姑娘就是年輕時的母親,兩人都是山裡的姑娘,但倘若嫁入他們家,由于家務操持還有生兒育女,她就再也回不到山裡了。
侗族姑娘帶給了兒子初戀的美好,但為了她不陷入思鄉愁緒,兒子隻好把初戀的小火苗給熄滅了。
四、山裡的使命
父親第一次意識到兒子長大,是在他背着自己過河的時候,父親在背上一邊悄悄哭泣,一邊用臉依戀的蹭兒子的頭發。
村裡的人說,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
是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能背得起自己了,可當爹的又總感覺騎在自己的小男孩,還在不遠處。
時間如白馬過隙,兒子一直以為父親很高大,但背上父親的時候,才發現印象中高大強壯的父親如此的瘦小。
父親未必高大,但身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霎時間讓他的心髒強大不已。
那一次後,兒子第一次叫父親爸爸,父親激動地跟老二分享自己的好心情,這對貌似神離的父子,第一次有了父子的感覺。
再後來,兩人一起回家了,母親抱怨為什麼讓兒子當郵遞員,她心疼兒子辛苦,可父親卻說交給别人不放心,的确這條路有太多讓他牽挂和放不下心的東西了。
兒子再一次背上郵包的時候,眼中多了第一次背郵包時的信念感與使命感,與其說是繼承父親郵遞員的職業,不如說是繼承父親職業的牽挂與責任感,想必起風時,父親毫不猶豫的撲向郵件的樣子,也一定打動了兒子。
“老二”也感覺到父親下定決心讓兒子繼承事業了,所以第二次它沒有像第一次離家時候,不願意跟着兒子,在父親摸了摸它的頭後,它就很笃定的追上了前路的老大了。
父子兩人的感情一如電影中間放的,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
到如今年複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但願那海風再起,
隻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撰文:宋居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