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真的有用嗎?大家一起看三國連環畫,今天是《李郭交兵》,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挾天子以令諸侯真的有用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家一起看三國連環畫,今天是《李郭交兵》。
前兩天《鳳儀亭》、《犯長安》的推薦量和閱讀量都急劇下降,看來大家對三國主線故事才感興趣啊!今天的《李郭交兵》估計也沒太好的結果。可是不一本本讀過去,沒了完整性,總覺得心裡不舒服。算了,克服一下浮躁之心,不吐槽了,随心所動吧!
李傕、郭汜擊退了馬騰、韓遂的進攻,反身就把私下放走了韓遂的樊稠剁成了肉醬,埋下内讧之源。李傕、郭汜本就隻是董卓的手下部将,政治智慧還趕不上董卓,殺了樊稠之後,居然把樊稠的軍馬部下,撥給了和他們并不一條心的張濟以示安撫。更重要的,沒知己知人之能,自以為了不起,還疏遠了大能賈诩,确成孤家寡人。
兩個軍痞逼迫獻帝封了大司馬、大将軍之職,在長安城作威作福起來。對付這種沒文化的,那些文臣士大夫,連美女計都不用了,略施小計,就讓兩個人掐了起來。長安城内天天亂軍打仗,好好一個都城再遭浩劫。
獻帝與衆大臣不得不又踏上颠沛流離的道路。先是被李傕和郭汜裹挾為人質,逃出虎口後又被李郭合力追趕,惶惶如喪家之犬,向洛陽逃去。這是漢獻帝最慘的一段時光,天天都感覺在生死一線之間。
李、郭之亂,給天下諸侯提供了機會,考驗政治智慧的時刻,有兩個人感到了重大機會。一個是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馬上建議袁紹派兵,去勤王救駕,目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個是曹操初期的謀士毛玠,也是請曹操出兵,奉迎天子,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
兩句話,意思差不多,但境界和結果卻截然不同。袁紹此時已得冀州、并州等地,成為全國最大勢力諸侯之一,加之“四世三公”的出身,讨董卓聯軍盟主等地位,大有放眼天下誰人敵之态,全身上下都是傲氣,這種氣息在謀士的谏言中也體現十足。“挾天子”之語,有裹挾進而要挾之意,“令諸侯”是向天下諸侯發号施令,彰顯權勢,赢得面子!
而“奉天子以令不臣”呢?“奉天子”是恭奉、奉養之意,維護天子的威望,這樣就會得到仍尊奉漢室的門閥世家和士大夫階層的認可和支持。“令不臣”則把地方諸侯分成了兩部份,仍尊重漢室,聽從調配的諸侯,可高枕無憂,隻是對有“不臣之心”的諸侯才有所行動。這種分化瓦解和袁紹的頤氣指使,讓各地方實力派的感覺馬上有高下判别,更願意接受誰,不選自明。
毛玠的這個謀畫,不低于諸葛亮的“隆中對”,是曹操幾乎堅持一生的政治方針。毛玠這樣的戰略謀劃,比程昱、荀攸這樣的戰術謀士重要得多,比荀彧、郭嘉毫不遜色。而毛玠無論是正史和演義中的評價都偏低了,在此替他鳴個不平。
再看行動。曹操馬上采納毛玠之言,派出部隊去洛陽迎下了己如“叫花子”的漢獻帝及文武大臣,并把漢獻帝迎到了自己實力範圍的許昌。而袁紹卻猶豫再三,自認為自己勢大,有沒有皇帝這個幌子,照樣可雄霸天下。由此可見,袁紹的戰略眼光差距曹操不是一點,不愧“多謀寡斷”之評價。其實,就算曹操因為路近而得了先機,這是袁紹借機派大軍以奉迎天子之名,順手滅了曹操都是易如反掌之事,那樣三國的曆史就改寫了。可見曆史的選擇,是有道理的,隻會給那些眼界、行動力都具備的有準備之人。
而李傕、郭汜這樣的匹夫,很快就死于部下的刺殺,身首異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