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在醫學上叫高黏血症,常見于中老年人。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但其實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過高。血稠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等。
對一個人來說,血液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時高時低的動态變化中。
血液粘稠度的誘因
● 長期大量吸煙、大量飲酒
● 肥胖、缺乏運動
● 過度悲傷、興奮、慌恐
● 長時間遊泳,身體流失大量水分
● 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理想
● 長期食用過辣、過鹹及油膩食物
1 血液粘稠的症狀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即感到頭腦暈乎乎的,沒有睡醒後大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
下蹲困難,胸悶氣短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群中,以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有些人甚至無法蹲着幹活,否則會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
這是因為血液粘稠度高的人,下蹲時回到心髒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于粘稠,導緻血液循環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象。
午飯後犯困,必須睡覺。
吃完飯後犯困,是由于消化食物讓大量血液流入胃腸血管,導緻大腦血液減少所緻。
正常人也會有此症狀,但血液黏稠或有腦動脈硬化的人,這種困倦發作相對頻繁且難以緩解。
出現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的情況。
這是因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緻陣發性視力模糊。
2 血液粘稠怎麼辦
● 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緻,種情況在夏天尤為明顯。
飲水可使血液變稀,但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時、晚間就寝前可喝水約200毫升。
● 多運動血液黏稠的人應該多運動,有時間就多走走,運動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
運動強度不宜過高,散步、慢跑、太極拳、遊泳等輕中度有氧運動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當然運動後不要忘記補充水分。
● 飲食清淡動物内髒膽固醇較高,多吃會增加血液黏稠度。
另外,高脂類食物和甜食,也可以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則有助于降低血液濃稠度。蔬菜和水果裡面有大量水分,還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
維生素C可以輔助降血脂,粗纖維可以阻止膽固醇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 藥物治療 血液黏稠度高,且有血栓形成風險的,可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藥物。
血液黏稠,可大可小。平時一定要做好水分補充,并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來源:人民網、健康内蒙古12320
往
期
推
薦
隻愛粗糧、棄肉喝湯、越瘦越好……專坑老年人的5大飲食誤區
科學三減,重在廚房 ——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三減,重在廚房”聯合提示》
全民營養周 | 這些健康烹饪的要點,你掌握了多少?
點分享
點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