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些詩詞,滿滿全是與世無争、渾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情,可以稱之為“佛系”詩詞。
那史上“佛系”的詩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經典的10首,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好詩。
第1首 唐朝白居易的《對酒》五首其二
蝸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貧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這首詩寫得是“無争”,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一樣。時光飛逝,人生之短暫猶如電光火花,轉瞬即逝,有何好争的呢?
确實,人生無論貧賤富貴,快樂才是最重要的,遇事想開,笑口常開,這樣的人生才是幸福、才是值得的。
這2首 唐代鳥窠的《無題》
來時無迹去無蹤,
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
隻此浮生是夢中。
這首詩寫得是“人生如夢”。人哭着來,笑着走,從何而來?歸往何處?沒有人能夠知道。人這一生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無需去解開,不必在意人生的虛幻萬事,這大千世界、人生本就是一場夢。
此詩寫得雖然有點消極,但表達的思想主要還是“放下”,告誡人們不必糾結于煩心事。
第3首 宋代無門慧開法師的《禅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将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寫得是“順其自然”,不要讓煩心事擾亂好心情。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美,同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美好,不必把煩心事放在心上,其實每時每刻都是最美的好時節,人生就是如此。
第4首 清代張英的《家書》
千裡家書隻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首詩寫得是“禮讓”。安徽省桐城市有個“六尺巷”,這首詩有個關于“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間,宰相張英桐城老家的親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争執,兩家互不相讓,官司打得不可開交。張家人千裡傳書到京城向張英求救,想借張英之威名壓倒鄰居。
張英收到書信後隻回了這首詩,“千裡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豁然開朗,宅基地退讓了三尺,吳家人聽說後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
第5首 唐朝王維《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處,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佛”王維的詩自帶禅意,這首詩寫得是“悠然自得”,閉眼體會一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意境,無憂無慮,悠然自得,坐看行雲變幻,太美妙、太精彩了!
全詩用語自然精練,極有感染力,把閑适、怡然之情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理、趣配合得天衣無縫。
第6首 五代契此和尚的《插秧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寫得是“吃虧是福”。此詩通過“插田”這一常見勞動景象來寓意人生“退步原來是向前”,貼切、形象、生動。此詩也是對心靈的一種淨化,失意的時候讀讀這句詩吧,寫透人生。
第7首 唐朝太上隐者《答人》
偶來松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這首詩寫得是“渾然物外”,在這首詩中,人與自然似乎已經渾然一體,灑脫物外,無喜無憂。
此詩作者是一位世外隐者,此詩以答問的形式,袒露心迹,透露出隐身世外、不問世事、無關名利的灑脫、怡然之情,令人拍手叫絕。
第8首 黃庭堅7歲作《牧童詩》
牧童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首詩寫得是“笑看名利”。寫這首詩時黃庭堅隻有七歲,真是一位神童。你能想到“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如此老成、如此世故的兩句詩,竟是出自一個7歲兒童之手嗎?
第9首 唐朝李白的《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寫得是“樂山樂水”,滿滿全是超然世外,寄身山水之情,讀此詩我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全詩語言自然樸素,活潑輕靈,渾然天成,閑适、灑脫、豁達,詩意頗盛,意境深遠。
第10首 唐朝羅隐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首詩寫得是“及時行樂”,透着些許的無奈,又有一些灑脫,這種狀态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遭遇過,算是一種“自我安慰”吧。
此詩是作者經曆過世事滄桑之後的領悟和感慨,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有多少人曾經舉杯,發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感慨?
10首最經典的“佛系”之詩分享完了,朋友們最欣賞其中的哪首?除了文中這些,還有哪些精品“佛系”詩?歡迎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