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至漢代,是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時代,制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種龍獸造型,它們的形體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創造出動态的錯覺。這種變化莫測的身形,使視覺如同處于現實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驚訝。
圖片來源于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正在台北故宮展出,展覽展至2020年2月23日。
此次展覽共展出戰國至漢代精選玉器212件,其中清宮舊藏有114件,新入藏者為98件,展品件件具代表性,不僅可呈現此時代璀璨紛呈的藝術美感,也足以說明這個時代的玉器故事。
戰國至漢代玉器追求動态錯覺的目标盡管一緻,身形也依循相同的蜿蜒體态,但作品的錯覺效果卻截然不同,如戰國玉龍是足爪錯置、動靜互見的平面形式,而漢代玉獸則為身形扭轉、張馳各異的立體形态。為了探明這些問題,展覽共分四個單元來理解。
第一單元
動感十足的玉器時代
戰國和漢代的玉器雖然都在追求動态美感,但兩個時代玉器給我們的感受卻又明顯不同,例如同樣是龍獸身形,戰國呈現飛揚靈動的平面感受,漢代則透出張力飽滿的立體美感,其間差異的原因何在?是否和人們的視覺特性有關呢?
本單元展出戰國和漢代各式玉器,說明不同形制或造型對視覺力量、平衡感以及動态感的影響,并且透過群組分辨出蛇身和獸身的區别。
戰國中期至西漢早期
玉劍首
徑 3.8 公分、厚 0.5 公分
西漢 玉耳杯
長 10.5 公分、寬 6.9 公分、全高 2.6 公分
戰國早期 玉龍佩
長 9.6 公分、寬 5.1 公分
第二單元
戰國至漢代玉器的藝術風格
戰國以及漢代玉器最主要的藝術目标都是動态感,而戰國以蛇為設計原型,漢代則以獸為依據。由于視覺會将蛇辨識為2維平面的形體,将獸視為3維立體的體态,為了創造出各自的動态效果,戰國多以曲線在平整的玉片上勾畫蛇身輪廓,藉由蜿蜒身形創造出靈動效果;漢代則多以具體積感的玉料刻劃出浮雕扭轉的獸身,以此形成飽滿的力量感。所以戰國和漢代的玉器風格可以概分為:2維剪影蛇身原則以及3維扭轉獸身原則。
因為原則不同,相應配合的镂空也就各有調整,戰國镂空的面積較大而規整,漢代則細長而尖銳,雖然隻是些微調整變化,視覺卻有極為不同的感受,從而形成兩個時代分明的藝術風格。
戰國中期
玉鳥佩
長 8.6 公分、厚 0.6 公分
西漢晚期至東漢
玉鸠
長 7.3 公分、寬 4.7 公分
西漢早中期
玉舞人佩
長 6.0 公分、寬 2.8 公分、高 0.4 公分
第三單元
感知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對話
由前述兩單元,我們已經明白視覺運作的各種模式,也知道感知所認識的世界是3維的世界,因此觀看3維立體形式以及2維平面剪影形式的玉器,大腦皆會覺得自然和諧。但若細察立體扭轉變形或是平版單元化的玉獸,必然會認為這些藝術形式詭異古怪,此類動物是不可能存在于現實世界之中的。
可是換個角度,若參考愛因斯坦于1919年獲得證實的廣義相對論,得知感知世界其實隻是大腦憑藉錯覺虛構而成,真實的物理世界,是時間快慢不定、空間彎曲變形的4維時空。因此,你我感知中難以接受的扭轉變形和平版單元化的神獸,可能更接近于真實物理世界中的形體。
為了創造如幻一般的錯覺藝術,戰國至漢代的玉器使用了很多感知難以體會的設計形式,但若改以動态錯覺的藝術目标來觀看它們,則都是想像力豐富、創造力十足的作品。而且細細觀察其中不合常理的特殊設計,也可作為理解其他科學理論的緣起。
西漢晚期至東漢
玉神獸
寬 4.4 公分、通高 6.8 公分
西漢早中期
龍鳳紋玉角形杯
寬 10.1 公分、高 18.3 公分
西漢早中期
獸紋玉劍首
徑 6.4 公分、高 3.8 公分
西漢早中期
鳥獸紋玉卮
徑 6.7 公分、高 7.8 公分
西漢中晚期
龍紋玉韘形佩
長 8.5 公分、寬 7.4 公分、厚 0.4 公分
第四單元
引人入勝的錯覺藝術
戰國玉器在各式蜿蜒的蛇身造形加上隐而不顯、數量不一的足部,在觀者的視覺自動将頭部搭配了不同方向的足部時,就會創造出張馳交替、動靜互見的動态錯覺。漢代獸形玉器的獸足位置,則需符合前足在胸、後足在腹的生理結構,否則會不符合視覺原則。因此,以扭轉獸身,使胸、腹各轉向不同方向,相連的獸足便能順勢調整,以達到富有動态性的錯覺效果。
戰國和漢代玉器各以蛇、獸為原型,採用了不同的技巧,但都完美以錯視的效果,達到動态錯覺。這與現代攝影中以極短時距重複曝光所拍到的連續動作,即「頻閃運動」,有異曲同工之處。觀者視覺在觀看此類作品時能自動将不同方向的頭部和四肢相配合,從而産生富有動感及速度感的錯覺。
戰國中期
玉龍佩
長 16 公分
西漢早期
神獸玉劍标
寬 7 公分
西漢中晚期
龍紋瑪瑙劍璏
長 9.3 公分、寬 2.6 公分、連鐵高 2.6 公分
另外300陳列室,則從科學的角度探讨「眼見」和「真實」之間的落差 ,陳列了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和明治大學特任教授的杉原厚吉先生的研究結晶,這些研究并非以公式呈現,而是轉化為饒富趣味的模型和圖像,以此和二千年前的錯覺藝術相互呼應。
眼見為憑?
動态藝術目标下的設計與創意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雙龍紋玉佩
寬 5.9 公分
戰國中晚期
雙龍鳥紋玉佩
長 7.2 公分、寬 5.0 公分
戰國中期
雙鳥紋玉佩
寬 8 公分、高 4.5 公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