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哈醫大一院兒科舉行了關愛兒童生長發育義診活動,近200名兒童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了此次義診。
13歲的女孩心心比同齡孩子都高,但她的父母并不是很高,兒科生長發育專家白馨芝教授認為,女孩的大高個可能與過早進入青春期有關,如果不及時進行幹預和治療,女孩的骨骺可能會提前關閉,導緻身高停止發育,最後反而會矮于同齡的孩子。
國家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性發育時間提前,從原先的11~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2歲、男孩平均10.5歲。性早熟中,10%至15%的孩子成年後身材矮小。因此對于已經出現性早熟情況的孩子,尤其是對于8歲以下就出現第二性征的孩子,家長必須及時帶孩子進行相應診治。
白馨芝教授:
一般來說,随機取100名同齡兒童根據身高由矮到高排列,那麼前3位的孩子就屬于矮小症。另外,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也可以作為評判标準。有時候身高還在正常範圍内,但生長速率已經明顯下降,這個時候也應該引起重視。
科學統計數據表明:
孩子出生第一年約長25厘米,第二年約長10-11厘米,3歲到青春期之間,每年長高不少于5-8厘米,而青春期期間,則每年平均長高不應少于8厘米。生長速率一旦掉隊,将為終身高留下隐患。如果孩子生長速率變得緩慢,例如:3周歲以下嬰幼兒,每年身高增長<7cm;3周歲~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長<5cm;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6cm,就要注意了,最好帶孩子進行專業的檢查。
一般情況下,人的骨骺在十四、十五歲的時候就會閉合,一旦骨骺閉合,都不可能再長高了。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長”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斷送了長高的機會,有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發現不長個子了才開始着急,胡亂買一些所謂‘長高藥’,最終贻誤孩子的終身高。
所以不能再盲目等待孩子晚長甚至是期待“二十三竄一竄”,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出現身高落後或生長速率減慢,都需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如果一味的等待,沒有及時幹預,等到13、14歲骨骺閉合時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追悔莫及。
白馨芝教授強調,引起兒童矮小的病因非常多,包括内分泌疾病、宮内發育遲緩、體質性生長發育延遲、家族性矮身材 、染色體疾病、.先天性骨病和遺傳代謝病等。每一個前來就診的矮小患兒,醫生會非常詳細的詢問并記錄孩子的出生史、疾病史、生長發育史和家族史,進行身高體重等體格測量,并進行仔細的全身體格檢查,最後選擇合适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盡量查清楚矮小的原因,采取最佳的治療方式。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徐旭 朱虹
編輯:曹宇恒
最近微信頻繁改版,
各位親人,一路走來,不要失聯哦
如何最快的找到我們?
安卓用戶可以置頂~
蘋果用戶當然是星标了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