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鐵都不是貴重金屬,還都愛上鏽,銅長銅綠,鐵生鐵鏽,會讓器物的美觀程度大幅降低。但是,銅和鐵都曾在人類文明道路上起到關鍵作用。青銅時代,人類石頭木棒等原始工具,可以制作加工金屬工具了,人類文明大大地進了一步;之後,人類又可以煉鐵了,鐵的冶煉所需溫度更高,技術更難。鐵比青銅更堅硬,人類好長時間都處于鐵器文明階段。
以銅為基本原料制作器物算“源遠流長”,商周青銅器是銅質器物的巅峰,之後雖然很難再達到那樣的高度,但銅質器物一直也沒有斷過,比如宣德爐、如意等等,都不乏銅質的。隻是為了“提高”銅的身價和銅質器物的美觀,鎏金、錯金銀等工藝被紛紛使用到銅器上,讓銅質器物也璀璨奪目。
鐵質器物做工具很好,做工藝品,因為太容易生鏽,并不是好的材質。在故宮如意展上見過鐵質的如意,是最能體現如意基本功能的“基本款”——兵器與防禦。
觀複博物館也展出了一些銅質和鐵質器物。因為工藝精美,因為時代久遠,這些銅鐵器物的身價,是鐵鍬、銅火鍋所望塵莫及的。
明晚期 銅鎏金獬豸香薰。
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掉。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請早期 銅錯金饕餮紋觥。
錯金銀為一種裝飾工藝,多應用于銅器上。先在銅器表面鑄出凹槽,而後在裡面嵌入金銀片/絲,再經打磨而成,利用金銀和青銅的不同光澤映襯出各種色彩輝煌的圖案與銘文。此種工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且運用廣泛。
此件觥無論器型還是紋飾都帶商周風格,顯得古樸莊重,或置于文人書房,亦或高擱廟堂之上。
漢代 銅錯金銀駱駝。
銅錯金銀駱駝,漢代,整體以銅鑄成,後足點地做起身狀,周身以漢代流行的錯金銀工藝飾以雲紋,精美華麗,是一件難得的工藝精品。
明晚期 銅灑金饕餮紋龍首方壺。
灑金為在事先鑄造好的器物外面塗一層漆,在上面貼以金片,再刷漆,最後打磨,直到把金片與漆層打磨平齊即可。金片點綴自然,猶如雪花灑落其上故名灑金。
此器物無論器型還是紋飾,直追商周,為明代文人慕古之作。
足内陽文“淡而不厭”四字。
明晚期 銅鎏金海八怪雜寶紋銅鏡。
外部鑄有“輪螺傘蓋花罐魚腸”佛家八寶及雜寶紋;内部為海八怪,龍、海馬及其他神獸在波濤中奔騰。紋飾之外全部鎏金,異常醒目,突出主題。
這件銅鏡正面光可鑒人。正面還保持這麼光亮的銅鏡太難得了。
唐代 銅弦紋淨瓶。
淨瓶也稱軍持,與佛教關系密切,可供雲遊的僧人飲用、淨手。此淨瓶全身光素無紋,僅頸部以層層弦紋裝飾。造型優美而大氣。
宋元 青銅善财童子像。
此尊童子像材質為青銅,童子面容安詳豐腴,雙手作奉寶姿勢。身着長衣,衣帶飄逸。此尊像呈宋元時期中原造像風格。
明代 銅鎏金蚰耳香爐。
爐底先鑄而後精修有“宣德永世之寶”六字楷書款,字體工整,沉穩有力。爐身滿鎏金,保存較好,至今金色熠熠。
明晚期 銅饕餮紋提梁卣。
卣為一種盛酒器,青銅卣流行于商周之時。這件卣,無論器型還是紋飾都帶有商周時期青銅卣的影子,實為明代崇古、慕古之作。青銅無非商周,足見影響之深遠。
明晚期 銅雲龍紋鎏金蓮蓬頭熏爐。
明晚期 銅仿竹編手爐 “香音齋”款。
這個銅镂空藤編式手爐,底為“香音齋”款,為張鳴岐制作。明末時期制作暖爐的工匠以張鳴岐名氣最大。
過去,手爐、腳爐的冬日取暖必備品。銅因為導熱好和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手爐的最好材料。好的手爐必須做到放置紅碳而不燙和用腳踹之不癟。
清早期 銅馬槽香爐。
清代 鐵嵌銀文字如意。
此如意鐵制,嵌銀裝飾,如意雲頭花紋雅緻,惜乎歲月留痕,鏽蝕斑駁。鐵如意有着如意最初的功能,可以防身的。
手柄滿飾古意文字,斯文隽永。
明清 鐵鋄金文具盒一組。
這套小箱盒顯露着濃重的異域文化符号氣息,四面镂空有阿拉伯文,隔飾幾何花紋複合圖案,皆以鋄金工藝裝飾而成。
這套器物包括镂空圓盒二,镂空長方盒一,筆盒一。
鋄(jiǎn),是一種古老的工藝,最早出現于唐代,具體作法是:先将底層金屬的表面用锉刀刮毛,然後,将金銀等貴金屬細絲或箔排布成需要的紋樣,用加熱過的錘子高速錘擊表層貴金屬。在溫度和外力作用下,表層的金銀會和底層的毛面金屬牢牢契合,形成美麗典雅的紋飾。
中國的鋄金銀器物以西藏地區的最為精美,通常用于車馬飾和生活用品的制作。
除藏區以外鋄金銀器物見于明代以後。
推薦相關閱讀:
觀複藏品:有金,有銀
觀複門窗:妥妥的高級美
觀複藏品:精巧的明清小玉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