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與春秋區别?《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輯合百家九流之說而成,成書年代在公元前239年左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呂氏春秋與春秋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輯合百家九流之說而成,成書年代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為秦相時,覺得以秦國之強,而自己卻不如戰國四大公子,是一種羞恥。于是招養門客來編著《呂氏春秋》,并且公布出來讓衆人檢查,能增損一字者賞賜千金,即一字千金。
因為門客的經曆不同,所以《呂氏春秋》的内容比較駁雜,因而被《漢書•藝文志》列為“雜家”。
《呂氏春秋》取鑒各家學說,道家、儒家、陰陽家會多一些。但與純粹的各家學說不同,《呂氏春秋》在雜取過程中,對各家學說進行了改造,構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呂氏春秋》體現了,諸子百家思想逐漸從分到合,朝着為大一統建構理論的方向演變。
《呂氏春秋》全書分十二紀,每紀5篇;八覽,每覽8篇;六論,每論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書從結構上把篇章組合成一個“法天地”的完整體系。十二紀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排列,是時間的縱向流程;八覽是由八方、八極等觀念而來,是空間的橫向劃分;六論,則來源于六親、六義等人間事象。
《呂氏春秋》因出于衆人之手,所以風格、水平不一。其中有些文章,可以稱得上優秀的文學散文,如:
《重己》篇講述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從“倕是最巧的工匠。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愛昆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玑,有之利故也”(大意是:倕是最巧的工匠。人們都不愛惜倕的手指,卻都愛惜自己的手指,是因為對自己有利的原因。人們不愛惜昆山的玉石,江、漢兩河的明珠,卻愛惜自己的一顆劣質玉石和一顆不圓的小珠子,是因為對自己有好處)說起,層層深入,語言樸素懇切。
《貴公》篇講“聖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論點,再以荊人遺弓、桓公問管仲等具體的事例說明,叙述生動明快。
《呂氏春秋》在文學上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創作了豐富多彩的語言,全書的寓言故事大概有二百多則。概述的寓言生動簡練,中心突出,結尾處往往點明寓意,一語破的。
在寓言的創作和運用上,往往先提出論點,然後引述一至幾個寓言來進行論證,如:
《當務》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當的危害,然後就連用“盜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齊人之勇”“太史據法”四個寓言來說明道理。
《察今》篇為了說明“因時變法”的主張,連用“荊人涉雍”“刻舟求劍”“引嬰兒投江”三個寓言。
《呂氏春秋》對各單元及每篇文章均有字數的規定,使得全書結構勻稱,給人以整齊之感。缺點就是,在某些篇目,受字數的限制而無法充分展開,對問題的論述不夠深入系統。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