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每年都會吸引上億遊客前來旅遊參觀。對于很多人而言,來洛陽後必去的,除了龍門石窟之外,還有老城。因為,這裡不僅有各種能體現洛陽風味、讓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還有非常多具有厚重曆史文化的景點,如麗景門、洛邑古城。而相比于麗景門的早已名聲在外,甚至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洛邑古城則算是老城旅遊的"新秀"。
洛邑古城位于洛陽市老城區,被譽為"中原渡口"。項目總投資超127億元,總規劃面積為1360畝,包括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牆遺址等多個曆史時期保護建築。項目分為四期,一期規劃建設面積為280畝,已于2017年4月10日開園迎賓。
而借助臨近老城十字街的位置優勢,加上景區規劃相對較好,尤其是夜景非常美,洛邑古城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體驗。據了解,光是今年的五一假期4天,洛邑古城就接待海内外遊客共計15.2萬人,單日最高入園人次突破5萬。可見,洛邑古城的客流量還是蠻大的。
但在很多人看來,洛邑古城雖然人氣很旺,每逢節假日甚至人擠人,但其似乎并不能很好的将人流量轉化為消費力量。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洛邑古城的商業化還是很嚴重的,景區内的建築多半都變成了商用店鋪,招募了一批專業做生意的商家,銷售民俗工藝品,經營餐廳、酒吧等,但各個商鋪的生意卻非常一般,遊客的消費意願較低。
這讓人不禁疑惑:洛邑古城投資這麼多錢建設,也不收門票,它到底靠什麼賺錢呢?
其實,洛邑古城與傳統靠門票創收的景區不同,更像是一種"商業地産"的模式。在政策驅動下,全國景區都在大幅度的降低門票價格,景區面臨轉型升級的陣痛,急需通過其它方式獲取商業收益。而洛邑古城則順應這樣的趨勢,在商業模式上做了創新。
在洛邑古城中,其創收方式可謂多樣:如景區不收商戶租金,而是從長線服務中獲取營收的3%—6%作為收益;日常舉辦的如電音節、原創音樂節、啤酒節等,也有部分收益;在國家大力推行研學教育的背景下,洛邑古城所推出的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研學活動,也是其創收的方式之一。
同時,借助其背後運營公司自主研發的中控系統,可将園區監控、商戶實施消費數據、熱點分布、會員體系、個人征信等打通,将遊客動線、商戶消費數據等可視化,從而指導景區内業态重構與園區叠代。如最初,通過數據監測得到,洛邑古城的遊客年齡結構平均在50歲左右;為了調整年齡結構,其就在快手等短視頻平台投放廣告,并在景區内增加了民宿、酒吧等業态,最終将客源的年齡結構下調至30歲左右,使得營收翻了5倍。
此外,為了留住遊客,中渡旗下還設立了演藝公司,旨在通過微演藝的形式配合景區引流,豐富景區内容,從而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刺激遊客二次消費。據透露,中渡還與中影集團簽約,雙方将在洛邑古城二期項目中展開深度合作,開發景區的影視拍攝功能,并加入數字化、多媒體互動線下娛樂項目等,從而獲取收益。
可見,洛邑古城并非不賺錢,隻是不通過收門票賺錢而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