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黃帝的史官倉颉,根據天上星宿分布,地上山川河流,世間鳥獸蟲魚、草木器具等形象,試着描刻畫形,從此才有了“字”。
這當然隻是神話傳說,但這也正說明了中國文字的創制過程。有據可考的“文字”首推出土于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先民從早期描刻畫形的象形文字,再到甲骨文,可以說是進了一大步,不但詞彙量已經豐富到了3000多個,而且先民們已經能用甲骨文這套文字系統,寫出170多字的記述文了。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
小弟成群:一音195字
除了一字多音的“多音字”外,還有另外一種“多字音”:一個讀音對應很多個相同或不同的字。比如en這個讀音,對應有“嗯、恩、摁”等多個字,那麼一個音最多會有幾個字呢?答案:195個!這就是“yi”這個讀音了,《辭海》中收錄了多達195個都讀yi的字。閉上眼想想,好像yi用到的地方還真不少!
筆劃王者:一字36劃在所有漢字裡,最簡單的字應該是“一”了,隻有一劃,但筆畫最多的單字是哪個呢?是這個:齉,這個字很多人都不認識,但它跟一種最常見的病有關,就是感冒。感冒時鼻子不通氣、鼻塞就叫齉(nàng)。這個字足足有36劃,算是漢字裡的筆劃王者了。有人說下面這個字才是王者,這筆劃看三遍都不一定能記住咋寫。
但其實這種字叫合體字,合體字也被稱為“吉利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調兵傳令用的兵符,朝廷預先把幾個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木或銅符上,然後剖成兩半雙方各執一半,接到命令時雙方拿出各自的一半進行合勘,以驗真假。到了漢代道教流行,這種手法又被道家用于書寫符篆,因為符篆多用于祈神求福,辟除災禍,因此在民間合體字慢慢有了帶來好運的“特異功能”,才有了上面這種“招财進寶”的合體寫法。
除了“吉祥字”這樣的合體字,還有一種神奇的食物:biangbiang面!小編竟無言以對了!小編想說的是:這種面到底多好吃?名字都起得這麼清新脫俗,萬裡挑一!
最後請同學們看看下面這些合體字,都是什麼意思呢,小夥伴們看出來了嗎?
看出來的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讨論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