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特約 | 王骅
今年以來權益市場下挫幅度較大,三季度以來股弱債強的特征較為明顯,根據Wind基金指數統計,三季度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上漲1.01%,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跌幅達-11.99%。對于習慣權益産品的基民而言,也可以從配置的角度适當布局,不過從簡單性價比角度看,目前配置債基宜“買短不買長”。
權益産品蕭條背景下
機構紮堆布局債基
債基是今年以來基金市場分紅的主力軍,在近期基金新發市場中無論數量還是規模均占據絕對優勢。究其原因,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不佳,因而資金出于避險考慮,紛紛買入低風險債基;同時,寬松的貨币政策和偏弱的信貸表現,也是債基新發規模增長的重要原因。
所以,手握大量現金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是債基的新增主力。今年以來債基發行數量近300隻,發行規模達6731.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900億元。特别是9月的基金新發市場更是幾乎被債基壟斷,9月發行份額前十的基金僅有興全合瑞一隻權益類産品,交銀穩益短債、工銀瑞信瑞誠一年定開募集規模均接近80億元。
這也反映了節前在股市行情相對清淡又接近年底的背景下,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心态開始求穩。從産品發行過程來看,鵬華豐啟等多隻債基提前結募,也反映了彼時市場風險偏好仍舊較低,債基仍舊是資金最佳的避風港之一。
債券基金對于投資者而言,除了受益于利率下行以及産品能夠滿足确定性收益之外,相對穩定的分紅也保證了投資者可以定期兌現收益。10月13日,中銀臻享首批發布了三季報,當日也是基金今年第四次分紅的權益登記日,基金分紅以現金的形式從基金淨值中轉移到持有人的現金賬戶中,實現“落袋為安”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些業績穩定的債基規模,保證基金平穩運行。
從該基金重倉債券的思路變化看,基金經理整體延續了上一季度的重倉變化,重倉前五的債券均為銀行間的金融債,其中前兩大重倉債券未有變化,依然為“21上海銀行”和“19進出05”。
當前市場環境下
“買短不買長”更加适宜
雖然今年以來債基收益相比權益類基金有着明顯優勢,但不代表當前還是大力布局績優債基的時點,“買短不買長”的邏輯在當前更為合适。
這裡所謂的“長短”,是指基金配置債券的久期長短,純債型基金又可以分為期限配置小于1年的短期純債型基金(短債基金)和期限配置超過1年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債基而言,債券組合期限越短,風險一般越小,也就是說目前配置預期的風險水平和預期收益率較低的短債基金更加适合。從投資邏輯上解釋,相比股票投資可以從上市公司自身禀賦進行自下而上研究不同,債券投資受宏觀變量影響更大,尤其受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影響。
之前債券市場受到貨币政策持續寬松和信貸偏弱影響,流動性“脫實向虛”,資金“擠”在債市,過度充裕的債市流動性推動收益率和信用利差持續收窄,不過疫情仍在擾動經濟修複,因為經濟複蘇驅動的利率向上修複動能可能偏弱。在較低的債券收益率水平下,債市目前可能已經進入“魚尾”行情,後續發展要看國家穩增長政策傳導到實體經濟的時間周期。
在已經發布的季報中,不少基金經理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中銀臻選重點配置中短期限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積極參與波段性投資機會。
此外,因為國内資産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和均值回歸特征,所以股債性價比指标(指數PE的倒數-10年國債收益率)除了能夠指導權益投資外,反過來也對債券市場的配置有一定借鑒。以滬深300為例,當前指數的股債性價比指标處于近5年來96.48%的高位,意味着單從性價比維度考慮債券當前的吸引力是不及股票的。按照過往經驗,純債基金的淨值和股債性價比分位的相關程度是比較高的,那麼處在高位的股債性價比也意味着債市的投資價值可能也觸及了瓶頸。
所以,當前時點“買短不買長”,配置短債基金以及過往業績波動不大的主要投資于短期限債券資産的純債基金是更加安全的做法。以上配置的思路,可以在風險與收益之間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對于強調風險控制、渴望獲得穩健收益的投資者,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本文已刊發于10月15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