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電商平台生鮮類食品需求的快速增加,作為保鮮用途的冰袋被大量使用在食品的快遞包裝中,而很多消費者在拆解包裝後大多選擇将冰袋、保溫盒當作垃圾丢棄。這樣做行嗎?
最近,農工黨天津市委會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調研論證。專家分析,生鮮冰袋外包裝塑料在自然環境下降解至少需要500年,而選擇焚燒又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龐大數量的冰袋和保溫盒的使用讓處理存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已經成為影響生态環境的一大隐患。
農工黨天津市委會調研分析發現,當前市場冰袋需求量大,但就廠家而言相關部門在規範管理和生産方面缺少統一的監管機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電商的生鮮業務較前更加發達,因此造成了冰袋生産廠家衆多,但監管機制對于冰袋生産領域相對滞後,且沒有行業的統一标準,因此生産廠家良莠不齊。更為令人憂慮的是,生鮮冰袋的回收體系并未建立,收集、運輸和分揀成本較高。冰袋本身回收價值不高,與市場收集運輸及分解成本不成正比。例如:運輸1噸廢品運費需要三四百元,回收冰袋到後面環節,還要把它進行分離,分離還要增加成本,所以冰袋的價值鍊很難串起來。
調研組同時發現,冰袋外包裝标注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例如:有的印有生産廠家地址和電話,以及“可以重複使用,想丢棄可以直接丢棄”的字樣,但大部分冰袋沒有廠家信息和處理方法等。
鑒于大量使用冰袋及保溫盒可能産生的環境污染,調研組提出,要加大宣傳保護環境力度,強化公衆對冰袋成分、使用、處理、回收的認知,尤其應在大、中、小學生中廣泛宣傳,在青少年中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以小促老的形式,拒絕一次性泡沫飯盒後的另外一種白色污染的發生。他們同時建議,有關部門要規定冰袋包裝上應注明内容物成分和處理方法以及廠家信息。生産廠家應該在外包裝上注明冰袋使用的材料,最好注明“反複使用”字樣,這樣對于可以反複利用的可以實現循環使用。生産廠家應該把成分标識清楚,助于消費者辨識,并了解如何使用及處理。
建立“廠家、商家和消費者”三位一體的回收系統,降低回收成本十分重要。農工黨天津市委會建議探索針對冰袋的新興業态産生的廢物回收、處理、利用,建立完整的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并在生産流通全環節建立相配套的回收體系。可在适合場所如物業小區、快遞收發處、單位、菜市場等設置回收點,投放設置冰袋收集存放箱櫃,便于統一收集、消毒和整理。
快遞公司在配送生鮮貨物時應配備保溫箱,延長生鮮類冷凍生鮮送達顧客手中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可探索在生鮮配送網店設立“冰袋換服務”活動、超市設立自取自存冰櫃等,這些都需加強政策引導,政府相關部門要給予企業相關補貼或減免政策。
記者:張原 李甯馨
編輯:魏芯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