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505年,吳國駐兵防越,故名“烏戍”,後來越國滅吳,越國諸子中有一烏餘氏封于此,故改稱“烏鎮”。烏鎮位于浙江桐鄉境内,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又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烏鎮有着長達7000餘年的曆史文化和1300年的建鎮史。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分别稱之為“東栅、南栅、西栅、北栅”。如今,向遊客開放的便是其中的西栅和東栅,東栅看曆史古迹,西栅看古鎮夜色。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冬日烏鎮,像極了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卻别有風情。午後的陽光透過藍布印染坊中一排排的藍色花布,如同電影中的場面重現。這些随着時間積澱下來的事物,才是烏鎮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沿着青石闆鋪成的街道走近烏鎮,這裡的街道時而寬時而窄,清一色的灰白色的牆壁,青黑色的瓦,兩邊是排列整齊的兩層木屋,樓上多為居民住宿,樓下用于商業經營。旅遊淡季很多店鋪都關門修整了,看起來顯得有點空曠,缺少人氣。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去過春日的烏鎮,莺飛草長,柳絮飄飛,但我更喜歡冬天的烏鎮,沒有其他時節那麼多的遊客, 走在河邊街角,走在石拱橋上,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清淨,陽光照射在白牆上,看起來更為柔和,無風的天氣,好像空氣都靜止了一樣。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這條河靜靜的流淌了幾千年,烏鎮的生命活力來源于這條永不枯竭的河流,他們以河為生,大大小小的東西通過搖橹船運送出去,也曾将外面的柴米油鹽運送回來,我們還能想象到河邊洗菜淘米的場面,毫不誇張的說,是這一汪河水孕育了烏鎮的燦爛文化。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烏鎮的橋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基本為石拱橋,不寬,大約不到一米,因為旅遊業讓大量的遊客湧入,所以很多地方的橋都會在旁邊增加約一米寬的木橋。我想即使這樣,也不夠舒緩陽春三月,炎炎夏日,秋色滿城時烏鎮的客流量吧。所以,我似乎更喜歡冬天的烏鎮了!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冬天的陽光曬着身上總有暖洋洋想睡覺的感覺,乘船遊在烏鎮這條河上,看着依河而建的房屋,時間像流水般倒溯,曆史總是給人以迷之巧合,曾經在周莊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感覺。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夏天的爬山虎綠滿了整個牆面應該會很好看,至少不會像冬天看起來那麼凄涼,風吹日曬下的木制雕窗褪去了油漆的顔色。我越發的覺得,冬天才是烏鎮該有的樣子,冬天才是符合烏鎮的色調。
攝影/飛飛胥
攝影/飛飛胥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這些建築仍舊存在,而曾經那些住在這裡的人,卻不知何處,走的人帶走了洗衣做飯,袅袅炊煙。來的人,帶來了喧嚣熱鬧,流光溢彩。有生活的水鄉,才會有靈性;有靈性的地方,才會有文化。
烏鎮的這些靈感适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飛飛胥 發布:2017.02.1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