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張力元)4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活鳄魚都能寄?快遞業應上好安全鎖》的評論。
在一些電商平台搜索關鍵詞“活體”,可看到大量待售動物,鳄魚、孔雀、貓、狗、鳄龜、蛇、蝗蟲、蜘蛛、水蛭、青蛙、蠍子、蟑螂……有的店鋪還标注着“包郵”“死亡包賠”“送禮佳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明文規定,禁止寄遞或在郵件内夾帶各種活的動物。既然明令禁止,商家又如何發貨?
記者調查發現,快遞單上什麼都不寫是商家慣用伎倆。一家銷售活孔雀的店鋪客服告訴記者,可發快遞,但快遞單上什麼都不寫,隻要在派送區域内都可以送到。客服反複強調:“不用擔心,我們經常發。”
大部分商家都承諾“包活”“包健康”,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商家打包活動物的方式簡單粗暴,多是用泡沫箱、塑料筐、網兜外面套紙箱。
一家銷售活鳄魚的店鋪客服告訴記者,發貨時鳄魚的嘴會被封起來,再裝進泡沫箱中。該店活鳄魚銷售标語為“新鮮健康”“配全國養殖鳄魚标識”“管理合法合規”“月銷6800條”。在買家秀中,有人評論“特别生猛,真的是跟拖拉機一樣突突突的”“開箱就跑”。
商家毫不避諱地說“發快遞”“不必擔心檢疫問題”,暴露的是快遞業的監管漏洞,威脅的是公共安全。
消費者網購活動物“開箱”被咬傷的新聞屢見報端,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兇猛動物都能“化身”物品運輸,如避而不談其攻擊性,威脅的是人類自身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70%的動物疫病可以傳染給人類,動物從養殖場到市場這一路,其呼吸、排洩物等都可能散播病毒。網購動物不僅無法确定動物本身是否健康,更無法避免混裝混運過程中的風險,若動物在運輸途中生病、死亡,危害将更大。
網購動物不退不換,消費者養一陣不想養了隻能自行處理,遺棄或“放生”行為還會威脅生态安全。如網店中常見的巴西紅耳龜,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
要想給快遞業上好“安全鎖”,行業監管應發力,法律法規也應長出牙齒,明确處罰規定,提高違法成本。正是現有法律法規威懾不足,處罰力度疲軟,導緻快遞公司說一套做一套,快遞員收件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電商平台也應扛起主體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對相關商家及在售活體動物進行嚴格監管,下架違規活體動物。
實際上,合法的活體動物運輸并非沒有正規渠道,消費者可選擇有資質的寵物托運。畢竟,當一名負責任的“飼養員”,首先要做到讓寵物平安健康地來到我們身邊。(完)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