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作品以“五四”為界,之前寫文章基本是古文,之後則大多是白話文。孰優孰劣在那個年代就争吵了很久,至今沒有公論,喜歡古文和白話文的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說事。文字能夠表達思想,說清事實,傳遞感情,也就具備了最基本的功能,而文學作品,則不僅需要賞心悅目,還需要朗朗上口,從内容到形式都能震撼心靈。
孩子今年剛好上四年級,語文課本入選了一篇劉湛秋的《三月桃花水》,挑選了幾篇關于桃花水的詩歌,讓他自己欣賞,比較下各自的美。
桃花水因陶淵明寫過《桃花源記》,因而不僅僅是三月的桃花流水、春汛(春天暴漲的河水),也有了世外桃源和鄉野氣息,在不同的作品中賦予了更為豐富含義。
先看一首辛棄疾的《生查子 獨遊雨岩》: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這是辛棄疾削職閑居于江西時寫的一首詞,可以說物我兩忘,行雲是我還是我是行雲?恍如莊周夢蝶。一個人能有心情出來遊玩,已經非常不容易,尤其能有這樣的心境,更為難得。
仿佛自己在溪邊,又似遨遊在青雲端,心中痛快,不知不覺中放聲高歌,空曠的山谷,發出清新的音樂遙相呼應。她不像鬼,也不像仙,而是桃花水發出的一首歡歌。
王維寫過一首《桃源行》,是根據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改寫的,比較長,最後四句為:
當時隻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深山、清溪、雲彩自然糅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構成一幅絕美的圖畫。春天到來,遍地桃花水,哪裡還能分辨是天上還是人間,市井還是世外?
劉昚虛的《阙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随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道路延伸到白雲的盡頭,春天随着溪水蔓延。溪水中點綴着朵朵鮮花,香氣随流水遠道而來,又流到遙遠的地方。看到這樣的景色,不禁讓人遐想,多想和流水一樣盡情自嗨。
《三月桃花水》作者是著名詩人、詞人、翻譯家、評論家劉湛秋,描寫陽春三月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把三月桃花水比作豎琴、明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語言優美,引人入勝。《三月桃花水》原文: 是什麼聲音,像一串小鈴铛,輕輕地走過村邊? 是什麼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着藍天? 呵,河流醒來了! 三月桃花水,舞動着絢麗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櫻花,點點灑上了河面; 有一萬個小酒窩,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每一條波紋,都是一根輕柔的弦。 那細白的浪花,敲打着有節奏的鼓點; 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聲,應和着田野上拖拉機的鳴響; 那纖細的低語,是在和剛剛從雪被裡伸出頭來的麥苗談心; 那碰着岸邊的丁冬聲,像是大路上車輪滾過的鈴聲; 那急流的水浪聲,是在催促着村民們開犁播種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它看見燕子飛上天空,翅膀是裹着白雲; 它看見垂柳披上了長發,如霧如煙; 它看見一群姑娘來到河邊,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 它看見村莊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煙······ 比金子還貴呵,三月桃花水! 比銀子還亮呵,三月桃花水! 呵,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水,叫人多陶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 讓這三月的桃花水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
這幾篇都是描寫春天江水和鮮花作品,哪一篇能撥動您的心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