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迷妹的羅曼史》,是一部愛情電影,但卻選擇了一個别出心裁的角度。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因一份陰差陽錯的“謊言”,回憶起90年代的舊時光,說得是回憶,講得是多彩缤紛的愛情。在愛情片市場普通創意度不高的市場面前,《迷妹的羅曼史》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風。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顔的轉變。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羅大佑最有故事的一首歌是《戀曲1990》,他很多次演唱會都會把這首歌作為壓軸之作。
動人的旋律,唱出了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對年輕情侶的愛情和生活,一首好歌的背後,往往也伴随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大概也是這部電影的靈感,電影收尾也是這首歌,聯系起電影的故事,頗有寓意。
90後的高歌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他的母親總說他爸爸是歌手羅大佑,并且老媽還想将這個消息告訴全世界,對于高歌來說簡直是無稽之談。他帶着母親一同去深圳與羅大佑當面對質,沒想到卻遭遇了一系列事情,從而揭開了塵封已久的記憶。
電影的故事模式有點類似蒂姆·伯頓的經典電影《大魚》,都是通過長輩的言語之間,去尋找那個年代的真相:拉近現實與童話之間的距離。隻不過《迷妹的羅曼史》中,闫妮飾演的高蓓故事,并不是一些記憶的誇大和變形,而是一個真實的特殊版本。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位明星,到頭來卻發現這是一場陰差陽錯的無厘頭“錯認”事件,但周冬雨飾演的瘋狂的迷妹高蓓,與魏晨飾演的模仿秀高手葉偉軍的命運,卻因此緊緊相連,因為音樂和歌曲而産生的涓涓情愫,讓他們之間這層關系“将錯就錯”的繼續了下去,不曾想最終結局令人唏噓。
小編作為80後,對電影中90年代的描述是非常感同身受,尤其是情感的刻畫。
90年代的專屬名詞是什麼?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可能會是:腳踏實地傳承上一輩的傳統思想,且大膽開放的擁抱外來世界。尤其是在那個年代,正處于青春期的80後來,那抄滿歌詞的筆記本以及一封封暗自洶湧的情書,課上趁老師不注意時的小紙條……愛情就這麼悄悄萌芽了。都說90年代是個浪漫頗具風情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們向往愛情,卻不能如現在這般開放,語言是他們最美的情話,所以音樂就成了他們最好的載體。
電影中羅大佑那首著名的《戀曲1990》,但歌詞中卻沒有一個“戀”或“愛”字,它對感情的表露是含蓄的、委婉的。然而字字句句都在表達對戀人的追思,對青春時光的追憶。電影恰到好處地捕捉到了這個關鍵點。
那時候的愛情,無關金錢無關利益,風月無邊,我們心生歡喜,彼此許下一世承諾,也可以為了對方付出一切。在周冬雨和魏晨的身上,被體現得淋漓盡緻。而且這個故事卻是讓人回味的,因為愛情的力量,讓那些年生活艱苦的他們,嘗到了甜蜜的滋味,卻也無疾而終。
然而時光荏苒,在互聯網時代,得益于信息交流的暢通,也讓他們的故事在多年之後得以繼續。電影結尾,當闫妮踏上飛行滑闆奔向舞台的場面,兩位飽經風霜的中年人,迸發出了青春期的荷爾蒙飛揚,仿佛時間倒流,90年代的含蓄,對比當代的激情,真正愛情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迷妹的羅曼史》有着一個很常規的賣點,就是愛情,卻有一個動人的表達,愛情有刻骨銘心的、有甜蜜無價的、凄風苦雨的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都是如今大衆非常欣賞的愛情表現形式,而但片中的這個愛情卻有着極為特殊的質感,因為它過于太純美,就像周冬雨與魏晨走過的潮濕小徑一樣,不驚起一絲波瀾。這就是《迷妹的羅曼史》所要闡述的一種觀點,現實感情的回味,愛情的悠遠,完全來自于理性與克制,才能體會那種略有誠惶誠恐的甜蜜與酸澀,這點,影片抓的相當到位。
《迷妹的羅曼史》情感真摯、浪漫中又似乎愁緒萬千,伴随着片中大量優美的音樂旋律,優美又充滿淡淡的哀傷。多年之後,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再次聽到了《戀曲1990》,也終于明白了:”一切過去了的,終将成為美好的回憶。”
距離1990年差不多已經過去30年,我們潇灑走一回,很多恩怨情仇,早已在生活的磨練中淡然。青春的記憶卻依然能牢記于心,正是那些溫暖鼓勵着自己不斷前進。很慶幸成長在那波瀾壯闊世紀的最後10年,見證了無數的改變,最終發現,時光易逝,相知相惜的伴侶卻難尋覓。孤獨似乎是人的宿命,戀人卻補齊了我們生命的另一半。有相愛的人,心就有了避風港。正如《迷妹的羅曼史》中的90年代的周冬雨,30年後的闫妮那樣,敢于在麥當勞等他30年,敢于說出無怨無悔的,是對那個年代美好愛情的笃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