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1:10:57

如今時光浮躁,人人匆忙,都在為自己的未來打拼,但是内心卻難免充滿疑惑與焦慮。讀禅詩,能夠穩定心神,放空心海,感悟前人大德的智慧之言,也能照耀自己的前行之路。

如果說禅是遙遠無際的藍天,禅詩就是通往内心幽靜之地的小徑;通過它可以尋找到真我,見衆生,見天地,見自我,達到内心的平和,了悟人生的奧秘。今天王和尚就通過8首禅詩,一起走進禅的境界,找尋人生徹悟的奧秘……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1

△ 八首禅詩,了悟人生,找到真實的自己


01:何為虛實,如何修行?兩首經典禅偈打開智慧之門

其一、偈(唐·神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神秀和尚是唐朝高僧,是禅宗北派的創始人,這首偈子寫得生動形象,以比喻手法闡明修行的道理。“明鏡台”比喻心地,“拂拭”比喻修習,而塵埃則指人的私欲妄念,神秀認為唯有勤奮地修習,才有可能成佛。這種觀點和明朝王陽明很類似,王陽明曾以鏡子比喻人心,要想洞徹萬事萬物,唯有将“心鏡”打磨幹淨,而要打磨“心鏡”就要廓清私欲。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2

△ 心鏡到底需不需要磨煉?


一旦窺見“天理之心”,一旦心生妄念,就能立刻被感知,自然就容易将其拂拭幹淨。而凡人之心鏡,卻斑駁破損,上面布滿污垢灰塵,想要看清萬事萬物,自然要先打磨心鏡,用王陽明的話說,就是要“痛加刮磨一番”。

其二、偈 (唐·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也是唐朝高僧,是禅宗六祖之一。慧能此偈認為佛性本是清淨的,他認為萬法皆空,自然佛心無處沾染塵埃,又何必去拂拭,隻要一念悟到即可成佛。慧能和尚開創禅宗南派,他主張“頓悟”,即“心性自見”,“一念善,即智慧生”。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3

△ 心如明鏡,何處染塵埃?

02:山林隐逸,自可安眠,修行須問心問自己

其三.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隻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文學家,但是又很精通醫學和煉丹,他佛道兼修,深得梁武帝的信任,雖然他長年在山中修煉,但是梁武帝有疑難就會去拜訪他,故而得到一個“山中宰相”的雅号。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4

△ 八首禅詩,洞徹人生


據傳說,陶弘景降生之前,他母親夢見青龍出懷,并且有天仙手持香爐來到她家。故而陶弘景自小就生得豐神俊朗,潇灑飄逸,他自小就癡迷道家養生。

齊高帝想請他入朝為相,被陶弘景婉言謝絕,這首詩即是回答高帝征召所作。他甯願隐居山林,也不願出仕為官,這首詩寫得充滿禅意,值得細讀。山中别無所有,隻有飄動的白雲最讓人喜愛,因為白雲自由,毫無拘束。這“白雲”即是陶弘景的自比與向往。但是白雲漂泊不定,隻有詩人可以欣賞其美,卻不能讓皇帝也領略其自由。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5

△ 八首經典禅詩,你讀過幾首?


陶弘景清心寡欲,對凡塵俗事既不挂念,也不受其影響,故而拒絕了皇帝的征召,繼續在山中修行。

其四、我向前溪照碧流(唐·寒山)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邊坐磐石。

心似孤雲無所依,悠悠世事何須覓。

寒山是唐朝著名詩僧,佛法高深,禅詩也寫得極妙。據傳說他活了一百餘歲,經曆也頗為坎坷。由其詩來看,少年時代他讀書學劍,遊曆四方,但是由于科舉考試屢次失敗,終于看破紅塵,隐居山林潛心佛法。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6

△ 遁入深山,斬除心魔

這首詩即是他修佛之作,他安閑地坐在溪水邊,看溪水自由地從身旁流過。此刻他的心情淡泊自在,遠離俗世,心向林泉,心中的禅意就像白雲一樣自由飄蕩,不依附外物,又如此高潔明淨。如此心境下,又有什麼名譽地位、富貴榮華值得在意呢?心中無欲,自然内心空明,情懷淡泊,自然禅境清澈,心無羁絆,自然就寵辱皆忘,潇灑出塵了。

03:面對還是逃避?兩個高僧修心堅定,卻路有不同

其五 .留壁(唐·龍山禅師)

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把事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7

△ 心若看破,浮生有何牽念?


龍山禅師遁入深山,終身未入世。這首詩描寫悟道所得,已經達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他隐居深山,隻求簡陋的茅屋安身,粗糙的飯食也可果腹,但是他心地明朗,對世間的功利與是非都毫不介懷,故而心境安閑自在。

既然心中沒有是非,自然也不會在意别人的看法;既然看透生死,人生浮沉自然也就與他無關了。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由于心中無一物的表現。所謂,心生虛妄,如墜荊棘,心地清明,也就得其所安了。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8

△ 心似蓮花,向陽而開


其六 .答鹽官齊安國師見招(唐·法常)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馀。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法常禅師是唐朝高僧,一心修行佛法,不想介入俗世生活,面對别人的邀請他不為所動以詩明志。他認為,隐居深山并沒什麼不好,以荷葉為衣服,以松花為食,投身大自然,與鳥獸為伍,正可以修心養性。面對邀請,他認為這樣會打擾他的修行,故而堅持又搬家進入更深的山林。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9

△ 處處可修行,又何必逃避?


法常禅師的“避”看似無情理,其實在于佛心的堅定,面對自己,獨居山林,遠比進入俗世,面對紛紛擾擾對修行有效果,故而他堅決地拒絕邀請,其實也有内心高潔的原因吧。

諸位覺得,法常禅師這樣修行對不對呢?

04:平常心悟道,亦需要回頭自思,何處不是晴空?

其七 .偈 其五(唐·契此)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10

△ 執着在于内心


契此是唐朝高僧,由于他身寬體胖,總是背着一個布袋遊走四方,人就都稱他為“布袋和尚”,并且由于他總是笑臉迎人,總是在社會各個階層播種善因,度化癡人,故而傳說他是彌勒佛的化身。這首詩,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悟道詩,有一天他看到農夫插秧種稻,心有所悟就寫下了這首詩。

悟道如插秧,必須不疾不徐,有條不紊,如果心情浮躁就會修無所得,并且需要時常低頭自省,隻要低頭才能看到水面中的天空是如此清澈明淨。而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内心堅定,不被外物幹擾,就像農夫種田,必然是專心緻志;而插秧的農夫看似在倒退,其實卻已經插滿整片水田,退就是進,進也就是退。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11

△,低頭才見水中天,你低頭了麼?


這首詩以“插秧”做比喻,細緻地描述修道的要義,寫得恬淡悠然又意味深長,飽含人生哲理,實在是高妙至極。

其八、詠梅花(元·梅花尼)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首詩作者不詳,因這首詩寫得絕妙,故稱之為“梅花尼”。這首詩充滿哲學理趣,形象生動又超然化外,值得細品。“尋春”即尋覓佛悟之道,她踏破芒鞋,也無所得,偶然看到梅花盛放,才突然明白春光綻滿枝頭。這種頓悟,既來自内心突然的洞徹,也是苦苦追尋,不斷探究的結果。


禅詩精選最經典的禅詩300首(獲得人生大自在)12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絕境也是轉機,頓悟來自回頭,道不遠人,道在自心,隻要向内心探求,才能回頭是岸。但是,頓悟固然是一刹那的境界提升,如果沒有“芒鞋踏破”的勤奮,恐怕其所得之狂喜也就不複存在了吧。(本文系六不和尚原創,轉載請标注,侵權必究)。

親愛的朋友,關于禅悟,你有什麼領會,一起留言分享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