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小夥伴來說,過年給親戚拜年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雖然可以拿到壓歲錢,但是看着不常見的親戚,實在是不知道叫什麼,所以常常十分尴尬。
今天曆史君就來為大家好好捋一捋親戚關系,讓你過年看到親戚不發慌!
雖然父親和母親兩邊的家屬都是親戚,但是由于随父親的姓氏,所以父親那邊的親屬被稱作“宗親”,母親那邊的親屬被稱作“姻親”。由于有這樣的區别,所以宗親和姻親的稱呼有所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父親這邊的親戚該怎麼叫。
爸爸的父親:爺爺或祖父。
爸爸的母親:奶奶或祖母。
爸爸的姐姐/妹妹:姑姑。
爸爸的姐夫/妹夫:姑父。
父親這邊的親戚看完了,我們再來看下母親這邊的親戚。
媽媽的父親:姥爺或外公。
媽媽的母親:姥姥或外婆。
媽媽的姐妹:姨媽。
媽媽的姐夫/妹夫:姨夫。
媽媽的哥哥/弟弟:舅舅。
媽媽的嫂子/弟媳:舅媽。
家族中跟自己同一輩分的孩子,叫法也有差别。父親那邊與自己同輩的孩子,叫堂兄弟,堂姐妹。而母親那邊與自己同輩的孩子,叫表兄弟,表姐妹。
為什麼父方和母方的親戚叫法有這麼多的講究呢?因為古人十分講究血緣上的“裡外”之分,認為女兒嫁到别人家就算外姓了。不過這些都是陋習,我們雖然按照這種叫法去稱呼親戚,卻不能因此在态度上有親近和疏遠的差别,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
把親戚關系這樣好好捋一遍,是不是感覺一下子就清晰很多了?其實除了親戚的标準叫法,各個地方的方言稱呼也十分有趣。
就比如說爺爺吧,無錫一帶叫牙牙,連雲港人叫老爹,湖南四川叫公公,安徽叫爹滴。不知道的人根本聽不懂叫的是什麼,哈哈哈。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親戚稱呼,快告訴我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