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六世去世了,死因是誤食了毒蘑菇。
生老病死畢竟是人生常态。一國之君的離世,雖然是國家大事,但也往往會被很快遺忘。人們很快就會沉浸在新君登基典禮中,沉浸在對未來的憧憬中。 但是這一天,維也納皇宮内人頭攢動又出奇的安靜,人們隻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此時籠罩在帝國上空的不是對先皇逝世的悲傷,也不是對新皇登基的期待,而是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恐懼。
因為帝國的繼承人是一個女子——查理六世的大女兒瑪利亞·特蕾西亞。 對于這一安排,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不安。因為按照帝國通行的繼承制度,女性沒有繼承權;即使沒有男嗣,也應該由女繼承人的夫君或者兒子繼承。 查理六世的這一安排,極有可能會引起帝國内部乃至其他大國的幹涉。畢竟歐洲最近爆發的兩場大規模戰争——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1701-1714年)和波蘭王位繼承戰争(1733-1738年)都是由王位繼承糾紛引發。 王位繼承戰争引發的後果往往非常嚴重:西班牙被列強瓜分;而波蘭直接落入列強控制,成為了列強藩屬國。 一時間,帝國風雨飄搖。
查理六世的一生都在為子嗣而操勞,但是最終自己一男三女四個孩子中,隻有兩個女兒長大成人。不但是查理六世,可以說查理六世往上四代人,都在為家族男嗣稀少而發愁。 出現絕嗣這種事,對于一個王朝來說也是難以避免的,不但歐洲各國,連我國曆朝到後期男嗣都很乏力。但對于查理六世乃至整個哈布斯堡家來說,絕嗣卻是一個莫大的嘲諷。 查理六世本人是前面提到的兩場王位繼承戰争中的積極參與者。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中,他是作為一個繼承人争奪西班牙王位的,在波蘭王位繼承戰争中,他則是要為自己的一個侄女婿争奪波蘭王位。
哈布斯堡家族原先隻是神聖羅馬帝國内部數千諸侯中很不起眼的一個,但是卻最終能登上帝國皇帝寶座,成為帝國内部領地最大的國家,很大程度上是靠别人絕嗣。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之後,西羅馬很快就在“蠻族入侵”的浪潮下分崩離析了。本來我是不打算用蠻族這個詞的,畢竟羅馬再強大,最初不過是在山溝裡放羊的。但想到歐洲人趾高氣揚的樣子,和一些人崇洋媚外的樣子,說一下他們的來源也沒錯。 此後,法蘭克人建立查理曼帝國,統一了西歐大部分,但最終還是分裂了。直到德意志王國的奧托一世在926年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羅馬的旗幟才再次在歐洲飄揚。
此後直到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都是歐洲最強大國家。當神聖羅馬帝國強盛之時,其他國家還過着内鬥不斷的日子。比如英格蘭(英國),諸侯聯合起來打的國王簽下《大憲章》,明确征稅要經過貴族同意;在法蘭西(法國),國王的領地極小,被稱為“法蘭西島”,出個遠門都得經過諸侯同意,手頭緊把時隻能出去攔路搶劫商隊。 但是,俗話說的好,小時候胖不算胖。當中世紀後期英法等國開始打壓貴族中央集權時,神聖羅馬帝國卻高開低走。曠日持久的對外戰争消耗了帝國實力,導緻諸侯實力擴張,皇權逐漸衰微。
1254年,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施陶芬王朝絕嗣,帝國進入了長達30年的“大空位”時間。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三十年。沒有了皇帝的諸侯,就如沒有了老婆管轄的男人,過了幾天潇灑日子後受不了。最終大家決定推舉一位領袖,而被選中的就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這是哈布斯堡家族第一次因為别人家斷子絕孫而受益。
魯道夫被選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能謀善斷,能征善戰,有作領導人的資質;第二是地盤不大,力量不強,不會對諸侯的獨立造成威脅。 魯道夫上台後,帝國秩序逐漸恢複。在為帝國操勞時,魯道夫“為公而不忘私”,将富饒的奧地利公國收歸家族名下,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實力。 諸侯也不傻,眼看着魯道夫一世有狼子野心,在他死後,諸侯們立即就推舉另外一個家族——盧森堡家族擔任皇帝。
然而,這事也沒有難倒哈布斯堡家族。因為到了1438年,盧森堡家族的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去世,盧森堡家族也絕嗣了。 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作為皇帝唯一的女婿繼位為皇帝,而且盧森堡家族的所有領地,包括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都并入了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一下子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内部絕對的第一家族。帝國皇位也成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囊中之物。這是第二次。
嘗到了聯姻甜頭的哈布斯堡家族開始精心設計聯姻政策。“讓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奧地利,結婚去吧!” 哈布斯堡家族精心設計的廣泛聯姻最終産生了驚人的效果。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孫子查理,同時也是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的外孫。 沒錯,斐迪南二世死後,西班牙的王室又絕嗣了,西班牙及其廣大的殖民地都被斐迪南二世的外孫查理繼承。此後查理又從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那裡繼承了哈布斯堡家族領地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成為了查理五世。這是第三次。
哈布斯堡家族,不費一兵一卒,精心布置,瞅準機會,三次利用别人家斷子絕孫的機會,将自己打造成歐洲最強大的家族,而且馬上要實現歐洲的大一統。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擅長利用别人絕嗣機會,又擅長聯姻的家族怎麼就走上了絕嗣之路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哈布斯堡家族的克星——法國。 查理五世時期,哈布斯堡家族幾乎占有了歐洲的三分之二疆域,唯一的障礙就是已經被包圍起來的法國了。按照我國曆史走向,哈布斯堡家族實現大一統就是個時間問題了。但是在歐洲卻并不是這樣。
權勢沖天的查理五世,自然開始了他的歐洲統一之路。但是很快遭到了法國的猛烈反擊,畢竟對法國來說這可是生死之戰。 戰争中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一度兵敗被俘,但法國還是堅持戰鬥,甚至不惜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結盟夾擊哈布斯堡家族。 查理五世統禦的疆域雖然遼闊,但是各部分領土自成一家,各有各的政治體制和傳統習慣,互相之間不但沒有合作,甚至還有鬥争,根本無法協同作戰。 神聖羅馬帝國内部諸侯更是想盡辦法的掣肘,畢竟法國失敗了自己就是下一個。正巧,馬丁·路德發動了宗教革命,各諸侯國打着信仰自由的旗号跟法國站到了一邊與哈布斯堡家族作對。 最終法國熬過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圍堵,查理五世也心灰意冷,一代帝王自卸王冠,将帝國分為兩部分,西班牙交給兒子,将神聖羅馬帝國交給弟弟,自己在修道院了此殘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